197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卡尔·拉格纳·吉罗

国王陛下,殿下,女士们,先生们:

谁若想为海因里希·伯尔的丰富多样的作品找出一个共同的公式,结果就会得出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从 23 年前即已开始文学的事业,在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女士及众生相》中达到了迄今为止的顶峰。他的作品包含了一个不断重现的双重主题,可以说明这样一个综合的概念,即:无家可归者和人道美学。但伯尔的无家可归者并非悲惨的个人命运,并非游离于社会的安全避风港之外的个人破船。他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社会,一个脱出常轨、误入歧途的时代,它在所有街角上都伸出手来乞求布施,乞求那种意味着休戚相关和人类群聚的布施。这种情况就是伯尔的“人道美学”的基础。

他描写每个人的需求,描写大大小小的事情,它们同属于一个具有人类尊严的人:“居住、邻居与家乡,金钱与爱情,宗教与饮食”,为他自己的列举服务。这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美学,充满了讽刺、尽情的滑稽模仿乃至深沉的痛苦,这也就是他的文学纲领。谁想描绘生活的疾苦,就得留在人世间。

可是,他有一次却表示:“我需要的现实不多。”别人都把他看成现实主义作家,他自己或许也这么认为,有谁想到这句值得重视的话竟山自他的笔下?其实,他所需不多的现实是 19 世纪古典小说的现实,是那种按照过分精细的细节描摹、忠实反映的现实。伯尔运用这一方法极为熟练,但他每次使用时却跟讽刺有关。多余的细节是数不胜数的,诙谐会成为一种比耐性的较量,有时对那些不怎么有耐性的读者来说也是如此。正是以这种认真负责的记录技巧表现的诙谐说明,伯尔需要这样的现实确实甚少。他的能力,用寥寥几笔、有时只是大致的轮廓就能生动地勾勒出他的环境及其形象的能力,正是他的匠心独具之处。

然而,另有一种现实却是伯尔的创作始终需要的:那种衬托他的一生的背景,他这一代人必须呼吸的空气,他们必须接受的遗产。这种现实是他的全部创作的不断重现的、细致观察的素材,从一开始直到刚才提及的杰作《女士及众生相》,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他迄今全部作品的顶峰。在 1953、1954和 1955 年,伯尔接连出版了三部小说,即《一声不吭》、《无主之家》和《早年的面包》.实现了真正的突破。尽管作者很可能井无此意,我们却可以用这
三个书名勾画出当时的现实,那种他一直锲而不舍地、全力以赴地描绘的现实。其背景——是德国的饥馑岁月,是早年的面包,从来不够吃的常常缺少的面包,要想活下去就不得不设法讨来或偷来的面包——以及这样一种食物留在了记忆之中。他和他的同龄人不得不接管的财产是一幢无人照管的房匡,是一种在虚墟中消磨光阴、前途渺茫的生活。他与同辈人被迫在脖子上箍着暴政的铁爪呼吸生活的空气,谁也不吭一声,因为这种卡脖子的铁爪室息了任何声音。

在这样的艰难岁月之后,新一代诗人、思想家、学者如此迅速地挺身而出,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中肩起他们自身的重要使命,肩起他们的国家的任务,这绝不是什么德国的奇迹。海因里希·伯尔的创作为德国文学的复兴提供了明证,他本人以卓越的表现亲身参加了这场革新,而这决不是什么形式上的实验:快要被淹死的人决不会去表演花样游泳。这是为避免灭顶之灾而进行的革新,为了重新唤醒的生活,为了一颗精神种子,一颗遭寒霜侵袭,己被宣判死亡,却又重新发芽、生长和结果,给我们大家带来好处的精神种子。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认为,他的奖金正是应该用来奖励这种精神的。

(裕康译)

为您推荐

1902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C·D·威尔逊 诺贝尔奖评奖条例的第二条规定,“文学”不仅应包括纯文学,而且应该包括“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文学价值的其它著作”。这条规定使诺贝尔文学奖同..

1903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C·D·威尔逊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有好几位候选人等待着由瑞典学院来评定,其中有些作家在欧洲是颇有盛名的。然而,学院当局这次优先选择的是诗人比昂斯藤·比..

1904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C·D·威尔逊 经常听到这么一种说法,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应是那些盛年的作家,因为此时正值他们创作发展的巅峰,其目的在于使他们免于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以确..

1905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1906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C·D·威尔逊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的诗人和作家人数异常之多,瑞典学院从中选出一位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作为获奖者,这位诗人引起瑞典学院和整个文明世界的注..

1907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C·D 威尔逊 关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恰当人选,人们提了不少建议。许多彼提名者确实足以当之无愧地获得这项受人尊重和众所瞩目的荣誉。 这次瑞典学院从这些..

1908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 哈拉德·雅恩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激烈的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多国竞争中,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仍然意识到近代科学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内在矛盾和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