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西江之水深,渡过它就知道根本用不着担忧;谁说南山高耸入云,尽可以登上它游览。
诗人运用反复手法,复叠设喻以“江深”、“山高”都可渡过,皆可攀游,形象地说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可以战胜的,也表现出作者敢于面对苦难、折磨的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精神。
戎昱《苦辛行》《全唐诗》第3007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我确实知道,夫妻死别,人人都得经受。 但贫贱的夫妻一旦永诀,令人悲哀的事情,是多得难以计数啊!欲擒故纵,先写普遍现象,然后再写到自身的特殊,表现了一对患难夫妻如胶似漆的感情,永别之恨更苦于别人。这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也道..
漂泊在外的游客思念着自己的茅屋草堂,居住在山中的人爱恋家园中翠绿的竹林。 说明了人都是依恋故土,热爱自己家乡的。“月是故乡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野客,山乡僻野之人,这里指作者。茅宇,指茅草盖的房舍。 王勃..
雨打芭蕉,点点滴滴,清脆悦耳,本无愁韵,只是那些心怀伤事、多情善感的离人、骚客听来才有凄凉之意,有悲切之感,令他们愁绪百结,肝肠欲断。 “自是多情”含有自责之意,作者当然把自己也归入多情者的行列中了。这不由得令人想起..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识。”辛词具有高度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经、史、诸子、楚辞以及李杜诗,韩柳文可以随手拈来,达到了“用旧含机,不啻自其口出”(《文心雕龙·事类》)的程度,这里就是一例..
古往今来,世上的愁情怨恨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 其中悲欢离合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易令人动感情的,然而引起人间的“悲欢”,难道就没有比“离合”更重要的原因吗?乍看起来,这道理很简单,但放在送友人、叙别情的具体背景下,就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