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于月宫中的仙女嫦娥,倘若稍不注意摇动了桂树,那么人间就会有阵阵凉风袭来。
这里以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高居庙堂的统治者稍有不慎,那怕是做出小小的决策也会引起天下百姓的骚扰不安。此处含蓄地劝谏统治阶级要慎而治国。
注:桂树,相传月中有桂树。
刘克庄《清平乐》《全宋词》第2643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北里”的权贵们在高楼豪门中花天酒地,轻歌曼舞,笛声彻夜不息。 哪知“南邻”的穷人们却于深秋九月还穿着夏天的粗布单衣,在萧瑟的寒风中战栗。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贫富悬殊的极大愤慨。 “焉知”二字,是对统治..
诗中深刻揭露了战时的社会现实:富家一味奢侈,战争吞噬了大量人民的生命。 所以他正言寄语品行恶劣、胡作非为的年轻人,不要任意挥霍金钱,要体恤人民的疾苦。作者仗义执言,揭露社会矛盾,充分体现杜甫诗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皇帝的禁军虽然骁勇,可在放纵肆虐、残害百姓方面,简直就同入侵的吐蕃部队一样,听说禁军为请战功在汉水一带把平民百姓当叛军来杀害,不少妇女被官军抢入军营中。 诗句激烈抨击官军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竟屠杀无辜人民,虏掠..
乱战平定以后,又有几人能回到本地呢?只有官宦人家,才能重来作土地的主人。 封建社会里,花天酒地的只能是统治阶级,战乱对他们分毫无损,只不过是迁居他方而已;而贫苦百姓不但饱经痛苦,走死逃亡,而且战局平定后,连自己的一点土..
诗前两句写养蚕妇从来不施脂粉,面带饥色,不知道天底下荣华富贵事。 诗后半写蚕妇提问:人们年年说我养蚕辛苦,但为何我身着粗麻布衣,而不能穿绫罗绸缎?为何遍身绮罗的人却不是养蚕人?诗句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养蚕人对“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