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诗词描写)

近来世风日下,轻慢先辈,还是染黑白色胡须来侍奉年轻人吧!不合理的现象激起诗人的愤慨。

在看似无可奈何的诗句中,蕴藏了诗人强烈的愤怨。同时给人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谁都有辉煌的青春,但都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暮年,此时对待前辈不恭,那么彼时后生怎样对待你呢?今可用来警斥不敬老人的不肖之子。

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全唐诗》第4116页。

为您推荐

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诗词描写)

穷者不要向富贵人家诉苦,以求同情与施舍,富贵者整天沉溺于宴乐、歌舞,怎么肯听你痛苦的呻吟呢?诗以穷苦者呻吟之声与朱门内笙歌之声相对照,苦乐分明,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奢侈、冷酷无情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这是讽刺封..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诗词描写)

昔日得意之时,官绅往来,炙手可热;而今门外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以一屋的今昔对比,抨击了对得宠者趋炎附势,对失意者唯恐避之不及的丑恶现象。“昨日”、“今日”极言谄佞之徒态度变化之迅速。 注:炙(zhì)手,烫手,形容势焰..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诗词描写)

不要再唱贞元年间崇尚的乐曲了,昔时的革新官员已寥无几人。 从侧面说明,革新已失败了,革新派人士或死或贬,所余无几了。感情深沉,有对友人的怀念,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怨。 注:贞元,唐德宗年号。 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诗词描写)

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诗词描写)

为什么手里在织精美的细绢,身上却穿着破烂的衣衫?一粗一精,对比何其鲜明。 作者抓住这一典型情节,把贫富不均的不合理社会现象揭露出来,可见其深恤民苦。 注:纨(wán),细绢、细致洁白的薄绸。蓝缕衣,破衣。 孟郊《织妇..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诗词描写)

五代时,宋军攻打后蜀,昏庸的后蜀君臣无计可施,没放一箭,没动一刀,便演出了“十四万人齐解甲”的历史丑剧。 诗人满含悲愤,于是爆出这样一句嘲讽:难道没有一个人有男子汉的气魄!表现出对误国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早知太守如狼虎,猎取膏粱以啖之(诗词描写)

本来早就知道太守之流如狼似虎,疯狂地掠取人民的血汗,让人无法生存。 词以平易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酷、贪婪剥削的强烈义愤及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注: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比喻血汗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