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伤春感怀之词。
一片落花便能透露出春色偷减的消息,令人沮丧、扫兴,更何况,飞红万点,漫天飘舞,春暮花残的季节呢,怎么不使人愁绪满怀,忧郁难纾。诗句写残春之景,却能做到“语奇而意深”,(《杜臆》)在国家多事,身被谗毁的处境中,凭外景引吐内心忧愤,感兴幽微,寄托深远。
杜甫《曲江二首》《全唐诗》第2409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这是李白诗中的久咏不衰的名句,描写了阵亡士卒的妻子无限悲哀之情。 滔滔流滚的黄河尚且可以捧土筑坝,拦腰截住,可是孀妇的沉哀巨痛是任何力量也抑制不住的。这就如狂呼怒吼的朔风裹挟着漫天大雪,无边无际,吞噬一切,没法消..
一同骑马出游的伴侣忽而散去。 夜晚降临,只身客游在外,无家可归,又到哪里去独对明月、借酒浇愁呢?诗句把羁旅之悲、身世之痛描写得很有深度,也隐含着诗人自己长期不能用世的愁怀。比喻形象,生动贴切。 注:银壶,即铜壶,古代..
诗句表达了作者赋《杜秋娘诗》的目的。 当忧痛袭来,无法摆脱的时候,你秋娘可独自放声吟诵此作,暂且藉以自我怡悦,打发愁怀。诗人同情杜秋娘的不幸遭遇,“感其穷且老”赠诗相慰。这种嘱托之词寄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语似平淡..
别后无信,夜来无梦。 离愁别恨却如阳春的芳草、郁郁丛生。用“更行更远还生”进而写出路愈遥而离情愈重、离恨愈浓。词中将离愁比喻为春天的萋萋芳草,可见离恨之盛;正如初春芳草随处可见一样,离愁别恨也是无处不在,因而这..
春花常开,秋月常明,最易引起词人无限美好的回忆;小楼长夜,东风轻吹,又能勾起多少伤心的往事?“何时了”三字,抒写了触景生情、忧痛难忍的愁苦心境。 末句以“不堪”二字将亡国之君抚今追昔的巨大悲痛和盘托出,由此,从反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