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诗词描写)

三军大呼阴山动拥带节旄的上将领兵出征,天色刚亮就吹响了西行的笛声。

军旗招展,鼓声四起,震天动地,仿佛冰冻的雪海要为之汹涌。三军大呼,好象巍巍阴山要为之摇撼。诗人用夸张手法,以“雪海涌”、“阴山动”极力渲染三军出征的雄伟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场面,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预示着此战必胜。

注:节旄(máo),军权的象征。

平明,天亮的时候。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唐诗》第2051页。

为您推荐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诗词描写)

军队根据天象列开阵势,依据地形安下大营。 晚风吹响“画角”,春光照耀飘扬的军旗。诗句写出了军队阵容的严整有序,颂扬了领兵将领治军有方。 注:天阵,古代打仗依据天象的一种布阵之法。画角,古代军中所用乐器,外有彩绘,因..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诗词描写)

吴地唐军出发西征,吴兵旗帜鲜明,如同海中的雪浪一般耀眼。 大军正在辽津渡河,黄云蔽空,天色暗淡。诗人目睹唐军背井离乡的场面,不禁升起同情之心。 “西讨何时还?”凝结着诗人为民忧苦的深厚情意。暗淡的黄昏景色又何尝..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诗词描写)

为备战将军铁甲夜夜不得脱。 半夜行军,戈矛相互碰击。寒风凛冽,扑面如刀割。夜不脱甲,写军情紧急。“戈相拨”、“面如割”,写夜暗风寒。 诗句突现了夜间行军的艰苦和将士旺盛的斗志。 注:金甲,铁甲。 戈,此处泛指兵器..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诗词描写)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诗词描写)

战鼓隆隆,唐军队伍整肃出山海关,向东北进发;军旗飘扬,绵长的队伍在碣石山间浩浩荡荡地前进。 诗人用对仗的语言描述了威武雄壮的出征场面。那敲击的战鼓,猎猎的军旗,加上逶迤不断的队伍,可谓是有声有色,场面宏阔,气氛紧张、热..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诗词描写)

战车隆隆,军马嘶鸣,一队队被迫出征的士卒,腰间各自挎着弓箭。 诗人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军出征时喧闹、紧张的气氛,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声势浩大的唐军出征图。但诗人笔下唐军的声势越浩大,越能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迳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诗词描写)

在大雪弥漫的严冬,战士们驱赶着战马,在高山峡谷间艰难地行进。 寒岩林立,狭窄的山路异常艰危。战士手抠寒石,有的人把手指都冻掉在冰层间。诗句描绘了边塞士卒在酷寒的冬季,艰苦行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