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诗词描写)

离开长安西征时,旌旗猎猎,浩浩荡荡有三十万大军。

可今天,只有我一人生还长安。如果有谁不信边塞沙场的残酷,那你就看看我身上的块块刀伤箭瘢吧!诗人借一垂老还乡的老卒之口,深刻地反映了边塞战斗的残酷,控诉了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给广大士兵带来的巨大痛苦。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全唐诗》第1425页。

为您推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词描写)

遥怜我幼小的儿女,不懂得把长安想念。 天宝十五年八月,杜甫离家北上,投奔刚刚即位的唐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写了这首望月思亲之作。诗人思念亲人,想及家乡未谙世事的小儿女不懂得思念长安的爸爸,也不理解妈妈想念..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诗词描写)

恰逢立春时节,在苜蓿峰边,面对胡芦河水,泪落沾巾。 闺中妻子只是空思念,见不到沙场上的征战者真是愁苦万分。诗人见景生情,借闺中“空相忆”这一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表达自己思念家人之苦。诗意从对面飞来,更觉凄恻动人。..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词描写)

长安夜空,秋月高悬,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此起彼伏,这是思妇为远征的丈夫赶制冬衣的情景。 习习秋风,吹不尽征妇对玉门关外征戍人的思念之情。“总是”二字更为深沉,凝炼地道破了征妇绵绵无尽的离愁,“一片月”象征出思妇切盼团..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诗词描写)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清风白露寒(诗词描写)

请不要在今晚秋江离别时依依不舍,明日您便可坐船回到长安。 进京后自有歌女为您歌舞,为您劝酒,任凭您观赏品味这一切,而不用再顾及宫外的寒意了。诗句写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缓”字与“随意”照应,暗示回京后的安适。末..

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诗词描写)

东距长安万余里,老朋友你为何吝惜一行书信,至今不见音讯呢?我身处玉门关外,从西向东日夜遥望,思绪纷乱,几欲断肠。 更何况明天又是除夕日,人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你这老友了。诗句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时逢佳节、盼望友人来信..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诗词描写)

南风吹来,瞬间即扫平叛军,净化了九州;而我也将西入长安,回到皇帝身边。 用“南风”、“扫尘”来比喻战争胜利,形象含蓄而又贴切。古人认为“南风”是滋养之风,“南风”同时也寓兴邦之意,而且永王军在南方,西入长安不仅意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