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至德元载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灭。
“十郡良家子”血染陈陶,景象惨烈。这两句诗从自己主观感受写战后战场的景象:原野空旷,长空凄清,天地间肃杀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象都在为同日而死的四万义军哀悼。诗人下笔沉重,渲染了天地同泣的悲壮惨烈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抗叛义军死难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杜甫《悲陈陶》《全唐诗》第2267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安史之乱三年来,为光复唐室,平叛将士苦战沙场,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离乱的痛苦。 诗句极概括地写出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灾害。笔法含蓄委婉,格调苍凉悲壮。 胡应麟云:“三年笛里”一联“以和平端雅之调,寓..
举国到处兵荒马乱,满山遍野烽火弥漫。 死尸成堆。草木散发出血腥味,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平原河流。 诗句形象地再现了战时山河破碎、人民遭殃的残酷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注:万国,..
以百万兵力攻打一座城池,虽然失败却报捷不报输。 战服弃于地上如泥土,为了争夺一小块土地,就牺牲了上百士卒。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扩张疆土的愤懑和对人民的同情。“弃如泥”、“负百夫”,形象而含蓄地状出唐军败退纷..
诗人途经古战场,下马四顾,但觉茫然若失。 昔日刀戈相见杀气冲天的沙场,只剩下一片茫茫氛围。悲风凄凄浮云四散,黄叶片片飘零眼前。蝼蚁在朽骨里筑穴,朽骨又被草蔓缠绕。诗句描写了古战场的悲凉景象,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
“安史之乱”后,国破家散,满目凄凉。 诗人身困敌人占领下的长安,触景生情,感时恨别,满怀悲怆。即使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感到心惊。 诗句对仗工整,反映了诗人忧时伤别的凄凉心境,感情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