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诗词描写)

九月九日是登高节,我登上玄武山,眺望自己的家乡,归心似箭,阻于归途风尘,不能如愿。

此时此地,身在他乡异地举杯共饮菊花名酒,面对天空南飞的大雁,怎能不叫人感慨悲伤呢?诗人借鸿雁南飞,抒写自己思念家乡,渴望和雁同归的心情。

注:风烟,指风尘。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全唐诗》第532页。

为您推荐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词描写)

人们从感情上已厌恶南中这一苦地方,你看:就连北方的鸿雁也不应节令而按时飞来。 诗人用大雁不应节令而来的现象,反复委婉地突现其对他乡苦地的厌恶,抒发了渴望早日归还家园的思想感情。 注:南中,指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诗词描写)

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 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诗词描写)

九月九日是登高节,我登上玄武山,眺望自己的家乡,归心似箭,阻于归途风尘,不能如愿。 此时此地,身在他乡异地举杯共饮菊花名酒,面对天空南飞的大雁,怎能不叫人感慨悲伤呢?诗人借鸿雁南飞,抒写自己思念家乡,渴望和雁同归的心情。..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诗词描写)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宵如此,寂寂几时留(诗词描写)

明月如洗,普照万里千山,我与你两地分居,却能共赏中秋圆月。 从古到今,中秋之夕这良辰美景是年年如此,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人间就有了这种在离愁别恨的寂寞中度过良宵的不幸。句中典化了苏轼《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的俊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词描写)

这首五绝是诗人在至德二载(757)九月行军途中所作。 古人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习俗。诗的首句紧扣题中“九日”,写诗人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用王弘重阳节给陶渊明送菊花酒的典故,惋惜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诗词描写)

江边枫树的叶子已经飘落,菊花也变得枯黄。 全家老少在登高节这天一同登上高处,遥望故乡。“九日”这天虽有美酒,怎能饮下。三年楚地为异客,想念家乡,不觉泪湿衣裳。 诗人用典,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