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心怀报国大志却无由实现,虚掷岁月,闲白了自己的头发,竟一事无成。
这是在神州陆沉,民族罹难的时代里,一切仁人志士经常发出的不平之慨。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辛弃疾《破阵子》:“可怜白发生”,陈亮《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复化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等,同出一辙,其表意的共同特色是以英雄白发说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巨大悲痛,以及时不我待的报效祖国的切望。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全宋词》第2111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可喜的是,此行得以乘兴纵游万里,至于长路风波,蛟龙覆舟又何足畏惧!这是诗人在不得用世、罢幕职北归时写下的诗句。 对兴风作浪、妄图覆舟的“蛟龙”(指政敌)极为蔑视。把升沉无常的政治生涯,视为万里乘兴之游。以壮阔的..
前两句赞梁武帝涤荡齐宫旧法,诏发新令,放出宫中二千宫女的壮举。 下两句是说这二千可爱如花的宫娥美姬,又重见天日,来到人间,不再啼红怨幽,真如桃李逢春,这真是千古的大好事呀!无数的宫女,自刘宋至萧齐,关闭于深宫,难得君宠,空..
诗人因被朝中召还,途经郴州,见友人张功曹,共泛一叶小舟于湘水中。 两人同听岭猿和越鸟的悲鸣,却无愁可言,原因是即将要返回京都了,所以哪来忧愁呢?诗句写作者返京途中的欣喜心情,亦反衬贬时的哀伤感情,“不知愁”正暗伏往昔..
这三句表现了词人的平生夙愿和大志,及其理想成空的悲愤。 只要报效君王,收复中原沦陷的河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就能留得美名,千古不泯,世人仰止。很可惜,鬓染秋霜,岁月空逝,徒有壮志。这里前两句直露胸襟,畅言雄心抱负,淋漓痛..
中原沦陷,国家危亡,有良心血性的好儿男,哪一个不想为国尽忠,为民尽力呢?可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却苟且偷安,纵有忠心良策又能向谁倾吐呢?只能空自留下痛苦的哀怨。 词人义愤填膺,不吐不快,所以词句豁达、流畅,如高山流水,一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