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诗词描写)

骑马游山,乘船玩水固然是件美事,但谁又能理解马夫、船工这些劳动者所唱的“劳歌”中反映的悲苦呢?用对照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寄予的深厚同情以及因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而愤愤不平的思想。

注:泛水,在水里游荡,在这里,只提出“泛水”,但也包括乘马。劳歌,劳动者的歌曲。

王勃《泥溪》《全唐诗》第679页。

为您推荐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诗词描写)

一场小雨过后,轻狂的蝴蝶便又忙碌起来了。 在夕阳的余辉中,它们那薄薄而近乎透明的翅膀,好象粘上了暮霭霞光一般,不停地在飞舞抖动,闪着迷离、微弱的光亮。词人观察细致、体物入微,用字准确精当,一个“腻”字把蝶的媚态和盘..

清夜沈沈,暗蛩啼处檐花落(诗词描写)

沉沉秋夜,黯然凄清,屋檐下花落草枯的地方,传来了蟋蟀单调的鸣叫声。 句中借用杜甫《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的诗句。不过,此处别创新境,以寒蛩暗啼反衬落花无声,虽然主人公未有如杜诗那样抛头露面,但悲秋..

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诗词描写)

诗句写秋夜萤火虫闪飞的情态。 先写入秋时节草木初衰,万物变色。再写夜晚萤火虫在月光下飞来飞去,因有明月相照,其萤火便暂时消失。但它们在竹间绕飞时,便留下一弯弯纤弱的流光。 作者形象地刻画出飞萤的情态,在明暗处各..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诗词描写)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诗词描写)

在深秋夜晚,静听着蟋蟀时断时续的鸣叫,那低微绵长的声音,别有一种韵味,象是悲凉的抽泣,也象吟唱寻找伴侣的情歌,又象是声声劝勉思妇要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专心纺织,为行人早做寒衣。 这里词人把写蟋蟀鸣唱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从..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诗词描写)

促织叫声极其细微,凄哀之音何其动人。 诗人客居秦地,国难家愁萦身,素志难展,心情极其悲痛。又适值入秋,陇南一带蟋蟀极多,鸣声单调,反复不止。 诗人缘景生情,把自己的愁情移于促织,吟出:“哀音何动人”的诗句。正如浦起龙《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诗词描写)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着名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 首句状摹蝉的形状、食性,以“饮清露”言其高洁。继而勾勒蝉的鸣叫,以“疏桐”、“流响”言蝉声远闻。“饮”字写身在帝宫而能近水楼台先得恩宠,“流”字便有自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