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诗词描写)

萤火虫微小的身躯,被隔在幔帐外随风飘飞,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十月寒秋,霜气凝重,萤火虫将飘零到何处呢?作者以萤火虫比喻宦官。对弄权误国的宦官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而且又用“隔幔”、“傍林”写他们暗伏的形迹。抓住萤火虫“小”、“微”的形体特点,喻宦官的职位卑微,暗示宦官的本质。

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欺民枉法、误国害民的宦官的无比憎恶。

杜甫《萤火》《全唐诗》第2422页。

为您推荐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诗词描写)

萤火虫微小的身躯,被隔在幔帐外随风飘飞,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十月寒秋,霜气凝重,萤火虫将飘零到何处呢?作者以萤火虫比喻宦官。对弄权误国的宦官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而且又用“隔幔”、“傍林”写他们暗伏的形迹。抓..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诗词描写)

在深秋夜晚,静听着蟋蟀时断时续的鸣叫,那低微绵长的声音,别有一种韵味,象是悲凉的抽泣,也象吟唱寻找伴侣的情歌,又象是声声劝勉思妇要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专心纺织,为行人早做寒衣。 这里词人把写蟋蟀鸣唱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从..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诗词描写)

促织叫声极其细微,凄哀之音何其动人。 诗人客居秦地,国难家愁萦身,素志难展,心情极其悲痛。又适值入秋,陇南一带蟋蟀极多,鸣声单调,反复不止。 诗人缘景生情,把自己的愁情移于促织,吟出:“哀音何动人”的诗句。正如浦起龙《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诗词描写)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诗词描写)

这里写的是秋蝉的哀吟。 可怜寒蝉刚刚在冷落的树枝上悲鸣呻吟,忽而又移身隐藏到昏暗的衰叶后头,低咽啜泣。那凄切的叫声,好象在向人们再次倾述着满腹的离愁。句中咏蝉抓住“咽”和“移”这两个动作,从声情不同方面刻画哀..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诗词描写)

蝉以饮露为生,承露盘已随铜仙远去,蝉也日趋困顿衰颓。 词句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之意,运化无迹,情溢言表。 注:铜仙铅泪,魏明帝拆走带有承露盘的铜人时,铜人眼中流泪。 铅泪,泪流得象铅融化成液一样,形容泪水很多。..

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诗词描写)

细雨歇打西窗,跟着传来了如同佩鸣、筝响、悦耳动听的蝉声,只可恨,划空而来,顿然流逝。 这里接连设喻描绘蝉鸣音色的美妙,从而反衬它“流空”的可怪、可恼。句意委婉,顿挫生情。 注:调柱,调弄乐器弦柱。 王沂孙《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