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以后,诗人颠沛流离,客居异乡,生活困窘。
诗句便是作者贫困生活的记实。早晨起来,天气寒冷,井水冻结,严冬中又无米,不能烧火做饭。因为没有冬衣,夜晚睡在床上,愈发感到寒凉。恐怕钱袋空而难为情,还是留下一文钱看护空囊。诗中蕴含诗人无限悲凉的心情。诗人运用婉曲手法,以“井冻”暗示天气的酷寒,以晨不能炊,夜不能寐,表现生活贫苦难熬。
尤其是后两句诗,更有力地突现出杜甫的悲愤心情。学识满腹、爱国爱民的诗人,竟至如此地步,世道的不合理,岂不昭然若揭!
注:爨(cuàn),烧火做饭。
看(kān),看护。
杜甫《空囊》《全唐诗》第2424页。
为您推荐
上朝归来日日典当春衣,每天到江头都尽醉而归。
平时经常去的酒店,还欠着他们的酒债,人活七十古来稀有。“日日典”就不是偶尔典,暮春时节正是穿春衣之时,却要“典春衣”,均表明诗人生活拮据已极。
而典当之钱却用作江头买..
蟋蟀哀鸣,天气渐冷,惹起贫寒妇女无衣过冬的愁绪。
秋风乍起,凉意日深,使人感到漫长的冬季无法打发过去。时近寒秋,正需添衣加暖,而自己无衣少褐,又有谁肯同情?写出了秋日羁旅长安的慨叹。“授衣”二句出于《诗经·七月》:“..
诗句的意境如今日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
只见满堂喧闹,人来人往,一派节日的气氛。突然乐曲齐鸣,一群穿着罗绫绸衣的老妇少女和几个穿着朱紫官眼的男子簇拥着一个鹤发银鬚的老人,来到高堂。
前面一个小儿手托寿桃盘,带笑..
清澈的河水在秋日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女子泛舟于湖上,采撷着白苹。
水中的荷花羞涩地要与人说话,见此情景,女子不禁产生了相思之愁。这是女子在秋日荡舟时忆念爱人的情景。语句明快,画面简洁,情景交融,淡淡的愁思溢于言表。..
诗句描绘纤夫服官役拉运磐石的艰辛场面。
磐石之大,万人之力拖之亦难运到江边。而“无由达”却“竟须达”,因官府催逼至急。眼望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芒砀二山,诗人忍不住掩面而泣,为他们的千古不幸而悲伤,表现了李白对劳动..
秋浦老农除耕种外,还从事捕鱼,以维持生活。
为此常在水中住宿,他的妻子为张网捕白鹇,不停地织结置网,正在结织的大网与翠竹互相辉映。诗人以白描手法,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出一对老年夫妇辛勤劳动的生活风貌,反映出诗人对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