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荷马”菲尔多西及其“王书”

菲尔多西(940 一约 1012)是波斯中古时期的伟大诗人。关于他的真实姓名,历来众说纷纭。据考证,诗人姓“阿卜尔·卡西姆”,名叫“菲尔多西”,意为“上天乐园”。“菲尔多西”也是他的笔名。他生于霍拉桑的图斯城郊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菲尔多西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他阅读过波斯古代大量的文史资料,还深入民间访问、搜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他几乎用了毕生的精力写了一部长约 12 万行的民族史诗《王书》。这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巨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人们把菲尔多西比作古希腊的伟大诗人荷马,把他写的史诗,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王书》的写作始于 975 年,994 年完成初稿,1010 年最后定稿,前后历时 35 个寒署。在这期间,诗人还经受住了贫困、疾病、爱子夭折等灾难痛苦的折磨煎熬。诗人的这部巨型史诗分为 50 章,以宏伟的结构叙述了波斯 4000 多年历史中 4 个朝代 50 位帝王的生平业绩,收集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王书》的基本内容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1)神话传说部分,包括公元前 3223 年到公元前 782 年的事件。这部分写了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萌芽和波斯的立国等,其中最精彩的是铁匠卡维反抗暴君的起义。暴君佐哈克,双肩之上长出了两条毒蛇,斫之复长,无人能医。为了使蛇安静,每天用两个青年人的脑汁喂它。铁匠卡维的 11 个儿子都被捉去喂蛇了,剩下最后一个儿子也要被捉走;他终于忍无可忍,把皮围裙挂在竿子率众起义,推翻了暴君的统治。后来皮围裙便成了波斯的国旗。
(2)勇士故事部分,包括从公元前 782 年到公元前 50 年的事件。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其中鲁斯坦姆的故事最为著名。史诗以伊朗和突郎(突厥)之间的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勇士鲁斯坦姆的父母、他的恋爱、拯救保卫祖国等故事。鲁斯坦姆是位传奇式的民族英雄,幼年时就手刃巨兽妖魔,杀死凶残的白象,立下“七大奇功”,诗中许多生动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诗人这样描写他:

每当你挥舞起狼牙大棒,

雄狮野豹都胆战心慌;

苍鹰一见你的利刃出鞘,

吓得把猎物从爪中扔掉;

当你向猛兽抛出套锁,

乌云也震颤惊恐血雨纷落。

诗人在描述鲁斯坦姆震铄古今的英雄业绩时,笔调雄浑古朴,富于神话的原始色彩。

史诗中写道:鲁斯坦姆在狩猎时,误入撒马尔罕,当地沙赫(即国王)把他迎入宫中盛情款待。公主达赫米娜深夜私访鲁斯坦姆,两人一见倾心。由沙赫主持,他们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诗人在写他们的洞房之夜时,笔调又十分优雅含蓄:

甘露呀一阵比一阵甘美,

蔷薇的嫩蕾在连夜盛开;

喜雨呀一滴又一滴徐注,

璀璨的明珠在蚌里凝聚。

一夜缱绻,公主已珠胎暗结,天未破晓,勇士鲁斯坦姆便离别远征,留下一颗宝石作为信物。

达赫米娜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苏赫拉布,从小习武,勇猛非凡。苏赫拉布 14 岁时,在奸臣的操纵蒙蔽下,入侵伊郎。伊郎过城不断被击破,国王卡乌斯派鲁斯坦姆为帅迎敌。由于敌人的奸计,父子二人始终不明白对方的身份。当鲁斯坦姆将苏赫拉布打成重伤而死去时,才知道被杀者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出悲剧故事,写得曲折多姿,悲壮惨烈,十分动人。

(3)历史故事部分,包括公元前 50 年到公元 651 年的历史。其中最为动人的是关于萨珊王朝国王巴尔赫拉姆·古尔的故事,萨珊王朝将领巴赫拉姆·楚平的叛乱以及马兹达克起义。

菲尔多西《王书》,是当时波斯人高亢昂扬的爱国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诗人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波斯内部的封建互相倾轧,战祸不断,王权衰弱。公元 999 年,突厥族攻占波斯国都布哈拉,并建立了新王朝,开始了穷兵黩武的哈里发暴虐统治。菲尔多西《王书》完成前后,波斯民族复兴意主只日趋高昂。史诗饱含着深厚浓烈的民族情感,诗人历数自己 4000 年民族历史的光辉业绩,描写保家卫国的勇士,目的是为了激发民族情感,反对异族统治。长诗也揭露和鞭挞了暴君和入侵者的残暴、冷酷、阴险和荒淫的丑恶本质。

整个看来,《王书》的思想倾向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其局限。诗史仍没能离开封建正统思想,宣扬了波斯君主制度的合法性。诗人一方面对本民族暴君的苛政有所揭露,另一方面又有所袒护;同情人民起义,但又反对用暴力手段推翻正统王朝;希望改变社会黑暗、腐败的状况,但又把希望寄托
在个别开明君主和英雄人物身上。诗人也深知矛盾难以解决,因而常常流露出一种命由天定的宿命论观点和悲观主义思想。

从艺术性上看,《王书》结构宏大,气魄雄伟,保存了民间文学的特色,又显示了文人创作的艺术技巧。史诗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又有不少真实的历史事件;即便是历史事件,往往也是真假参半,虚实难分,把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诗人为了突出善恶斗争的主线,运用了民间文学的夸张手法,善者极言其善,恶者极言其恶,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富有戏剧性,也是诗史的一个特点。如鲁斯坦姆误中奸计、误杀儿子一节就十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王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它是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在激励波斯人民团结一致,抵抗外敌,振兴祖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诗人自己对《王书》的政治作用是很自豪的:

我三十年辛苦不倦,

用波斯语拯救了伊郎。

这一估计并不过份,在历史上,当外敌入侵时,人们出征的战士送行时,就朗诵《王书》中的一些章节。

其次,《王书》对中世纪波斯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世的诗人和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对后世来说,这部史诗是叙事诗的滥觞。以后许多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模仿《王书》的。

此外,《王书》几乎全部用波斯语写成,对波斯语的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我们知道,随着伊斯兰教及阿拉伯语在伊郎的传播,达里波斯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菲尔多西有意识地避免阿拉伯语汇,在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上无疑是一大贡献。

菲尔多西用他的《王书》,为自己建筑了一座不朽的智慧的殿堂,正如诗人在史诗中所写的:

我用诗歌建筑了一座高大的庙堂,

风吹雨打它也不会倒塌损伤,

这部书要世代相传,

凡有理智的人都会把它颂扬、瞻仰。

的确,《王书》已世代相传,诗人也因此而闻名遐迩。时至今日,《王书》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拉丁文等 40 多种文字,中国则由潘庆■节译了《王书》中有关鲁斯坦姆的故事。

为您推荐

东方朔割炙(原文及赏析)

指东方朔私割汉武帝所赐从官肉事。 东方朔是武帝朝臣,曾任太中大夫、侍郎等职,以诙怪滑稽着称于史。一年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晚)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早)归,请受赐。 ’即怀肉去。 大官奏..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诗词描写)

世上的人不理解东方朔,他是隐居在朝廷的如同下凡的神仙一样超脱现实的高洁的人。 诗人赴京本欲施展宏愿,但却被皇帝视为近幸之臣,与东方朔的处境相似。诗人以东方朔自比,以谪仙自诩。这是李白不被重用的郁结不平之气和无..

东方割肉(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伏日(1),诏赐从官肉(2)。 大官丞日晏不来(3),朔独拔剑割肉(4),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5),请受赐。 ”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

东方避世(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东方偷桃(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汉武故事》:东郡献一短人,长五寸,衣冠俱足(1)。上疑若精(2),召东方朔至(3),朔呼短人曰:“巨灵!阿母还来否(4)?”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主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故被谪来此(5)。”上大惊,始知朔..

东方岁星(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太平广记》卷六引《东方朔别传》:东方朔未死时(1),谓同舍郎曰(2):“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公对曰:“不知。”问:“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

东方侏儒(唐诗典故)原文、提要、词目

【原文】: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朔待诏公车(1),奉禄薄(2),未得省见(3)。久之,朔绐驺朱儒曰(4):“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5),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6),今欲尽杀若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