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古诗歌概述

“中古”或“中世纪”,指的是欧洲封建社会时代。欧洲中古历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五—十一世纪)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中期(十二—十五世纪)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末期(十六—十七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末期。就文学史而言,“中古”又特指公元五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至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前的时间,而将封建时代末期的文艺复兴除外。

一度繁荣昌盛的古罗马文明,由于奴隶制度的腐朽与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而削弱,在蛮族入的摇撼下迅速崩溃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各日耳曼部落逐渐封建化,造成了诸侯与城堡林立的局面。在漫长的中古初期和中期,欧洲文学经历了英雄史诗,骑士诗歌和吟游诗人的时代,而且后来限于希腊罗马的诗歌,现已普及到整个欧洲。此外,随着城市的逐渐发达,商人、匠师等组成的市民阶层的出现,市民诗歌逐渐兴起;到中世纪的末期,欧洲出了但丁、乔叟、维庸三大诗人。

宗教因素是欧洲中古文化的首要因素。宗教发展的趋势是从从古代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发展到朴素的多神教,又发展到一神教,最突出的莫过欧洲的基督教了。基督教的源头,是饱受民族苦难的犹太人(希伯莱人)创立的“救世主”,它以其平等思想赢得了群众,得到了广泛传播。起初基督教备受迫害,但到四世纪以后,开始在欧洲封建社会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罗马帝国后期已被罗马奴隶主定为国教。这时,多神教及与之有关的奥运会同时遭到禁止。后来,出身微贱的基督教竟在整个欧洲取得了统治一切的地位,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伦理都从属于宗教。

基督的主要思想武器是《圣经》。《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是希伯来人(分为以色列和犹太部落)古代文献的汇编,内容包括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之间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战歌、爱情诗、先知的言行录、法律、宗教教义和戒规等,成为犹太教的经典。这些作品大部分用希伯来文写定,其后又译成希腊文。《新约》则成于基督教兴起之后(公元一、二世纪),包括有关耶稣言行的传说、耶稣使徒的传说和书信,用希腊文或希伯来文写成。基督教会把《旧约》和《新约》合为一书,称为《圣约》。《圣经》虽然是亚洲宗教文献,但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张,在宗教改革时期又被精心译成各国文字,对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对中古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宗教把一切事物包围在神秘的氛围里,把一切物象看成象征性的启示,把超验的信仰置于经验之上。这与科学相悖,但与诗却有相通之处,因此中古诗歌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神秘性,超验性。这种特性后来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诗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宗教的基质不是思维而是情感,尽管宗教的情感能起麻醉作用,但它似乎又给人带来绝处逢生的希望,成为绝望者的一种精神依恋和寄托,因此,这综一时期的诗歌往往表现出这种宗教情感。第三,从多神教到一神教是宗教伦理化的过程。在基督教文化中,“神”被高度抽象化和道德化了,人则被置于神和恶魔所象征的善与恶之间,经受考验。中古诗歌也表现出一种抽象的伦理化、道德化的倾向。然而,宗教虽然在中世纪取得了对文化的统治地位,
但其影响也还不是一元的。一般地说,欧洲中世纪文化因素应包括:第一,源自希伯莱的基督教文化,占有主导地位。第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古希腊哲学思想对基督教文化的渗透。第三,其他异教文化,如天主教的崇拜圣母玛利亚,源出自巴比伦和亚述的原始圣母崇拜,北欧日耳曼各族的神话对欧洲的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在与基督教结合后,产生了哥特式文学艺术风格和骑士传奇,后来成为德国浪漫派和莫里斯、坡等诗人的创作源泉。第四,文化的世俗化。随着欧洲市民阶层的出现,诗和其他文艺形式都从宗教化向世俗化发展,为文艺复兴作了先驱。

中古诗歌主要分四类:

1、英雄史诗。这是古代英雄史诗的继续。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为两类:一类反映了处在民族社会末期的蛮族部落的生活,他们基本上还未封建化,一般也没有受到基督的影响。这类代表作有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歌颂的多是部落的贵族英雄,而自由贫民和奴隶都不占重要地位。它们的内容多以神话或历史事件为依据神在故事中干预人的命运,但人对神已开始失去敬仰。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头流传,定稿作者往往不可考。另一类英雄史诗也以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为基础,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但这类史诗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后的产物。史诗中的英雄反映了当时一种进步的、符合人民意志的、国家统一的愿望。他们的荣誉观念已不限于狭小范围的部落英雄的复仇义务,而开始具有国家观念的内容。他们是要求团结、抵御外侮的英雄。

《贝尔武甫》是第一类英雄史诗最早、最完整的作品;《罗兰之歌》则是其第二类英雄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我们将在本篇第二节中专门讨论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贝奥武甫》。

2、宗教诗包括赞美诗、讲述宗教故事或圣徒行传的叙事诗、宗教寓言诗和哲理诗等。单纯的宗教诗一般价值不大,但宗教诗中也往往含有世俗性的有价值的成分。较突出的有兰格伦(1330?—1400?)用中古英语西中部方言写成的押头韵的宗教寓言长诗《农夫皮尔斯》。这首长诗写成于 1381 年,是英国农民运动的直接产物,当时流传颇广,现存手抄不下五十部。这些手抄本分为 A、B、C 三类,以 B 类最完整。长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序诗和十二节,第二部分包括其余十三节。序诗用中古文学惯用的梦境和寓意形象的手法,写诗人在一个 5 月的清晨在莫尔文山上听着潺潺清泉,不觉入睡。他梦见在一片美好的田野里有各式各样的人:农民、各种僧侣,手工业者,商人,骑士,各种艺人,乞丐,无异是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田野的一端矗立丰真理之塔,另一端是死亡之谷。接着他梦见从塔里走出一个可爱的女子,名叫“神圣教会”,她教导诗人要迫求真理,拯救灵魂,又指点给他看“奖赏夫人”要和“虚伪”结婚,许多人附和,惟有“神学”反对。大家争执不下,决定到伦敦去找国王解决。国王主张她和“良心”结婚,“良心”不肯,并揭发她的缺点。国王请来“理智”,“理智”也坚决要国王惩罚她。“奖赏夫人”得到惩罚。国王把“理智”和“良心”留下,供他顾问。作者通过这一寓言批判了僧俗各界的寄生性和社会上贿赂公行、迫逐财利的现象,肯定了国王的作用,希望他能凭理性和良心治国。

诗人醒来之后又作了第二个梦,梦见“良心”在布道,许多听众都开始
忏悔,包括“七大罪恶”(骄傲、淫欲、嫉妒、愤怒、贪婪、饕餮和懒惰)在内。“希望”吹起号角,成千上万的人聚集起来要求寻找“真理”,但大家都不知道“真理”在什么地方。这时农夫皮尔斯出现,他说他做了五十年“真理”的仆人,可以担任向导,但必须先耕完他的半亩地,并分配大家工作。许多人纷纷推托,不肯劳动,他就叫“饥饿”来威胁他们。只有一个妇女代表大部分善良的人愿意跟皮尔斯去寻找“真理”。“真理”这时给他送来一张赎罪券,上面写着“作好事的得永生,作坏事的遭永劫”。一个僧侣否认这张赎罪券有效,引起了争执,皮尔斯一气之下把它撕毁,宣称他从此不为人间幸福苦干,而要把时间全用在祈祷和忏悔上。这时诗人醒来,结束了第二个梦。诗人在此仍用寓言的形式说明要获得真理必须首先通过诚实的劳动。他对贫苦的劳动者表示极大的同情,反对怠惰和寄生生活,但他要求劳动者恪守本分,不同意他们要求增加工资。他又认为现世勤劳仍不能导致灵魂的得救。这种思想引出了全诗的第二部分,但这一部分充满抽象的神学说教和经院式的辩论,形象性不强。

长诗提供了一幅封建制度后期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揭发了僧俗两界的种种腐败现象;作者肯定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的品质,展现了他们受欺骗、受压迫的处境,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情绪。但另一方面,诗人也表现出他对现存的政教制度,即对国王和教会,仍抱有幻想。

长诗的艺术造诣很高,特别是诗人运用了在中古骑文学或宗教文学中都广泛使用的梦幻形式和寓意形象,使作品极为通俗。更可贵的是诗中有些地方描写的鲜明生动,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和讽刺的社会批判。由于这部作品的人民性,后世以农夫皮尔斯为主人公的诗歌、故事直至十六世纪仍有出现。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作家班杨写的《天路历程》仍采用梦幻寓言形式,显然也是受这种传统的影响。

3、骑士传奇诗和骑士抒情诗指十二、十三世纪骑士文学繁荣时期的两种诗歌形式,以法国为最盛。

骑士传奇诗的中心是法国北方。骑士传奇诗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它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材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按题材不同可分为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廷系。最著名的有《特利斯坦和绮瑟》(十二世纪),属不列颠系,是在德、法两国民间流行很广的一部亚瑟王传奇。这个传奇写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药酒,其功效是使人永世相爱。他们受到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王的残酷迫害,但他们的爱情永远消灭不了。诗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由魔力引发的爱情比死更强,主人公殉情而死后,坟中长出两棵树,枝叶紧紧缠绕在一起。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也以爱情为主题,对欧洲各国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意大利的西西里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骑士抒情诗表现骑士与理想美人的爱情,包括骑士追求牧女的“牧歌”、骑士与贵妇人惜别的“破晓歌”等。所描写的虽然只是骑土的“典雅爱情”,但它既违反了宗教教义的禁欲主义,也违反了封建婚姻和男性完全主宰女性的传统,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个性之爱,表现了个性的初步觉醒,是抒情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4、市民诗歌和重要诗人的出现

市民诗歌在民间谣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一支世俗诗歌的新生力
量,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描写市民生活可提出市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它的主要艺术手法是讽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封建文学和教会文学的隐谕、寓言、梦境等手法。它的风格简单朴素,语言生动鲜明。法国是西欧城市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也最发达。“韵文故事”是在法国最流行的一种城市文学类型,当时数量很多,保留下来的却很少。城市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大量以列那狐为共同主人公的故事诗,俗称《列那狐故事》。这些故事诗与寓言不同,其中的动物不但高度个性化、人格化,而且被赋予人的社会属性,犹如人在现实社会中分属于一定的阶级。这些诗假托写动物世界的故事,实际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列那狐的故事》里,昏庸的狮王诺勃勒影射国王,雄狼伊桑格兰等强大的动物是豪门权贵,雄鸡尚特克雷等小动物是平民百姓。中心角色列那孤是新兴市民的代表。它一方面欺凌和残害平民百姓,另一方面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和大动物勾心斗角,甚至向狮王挑战,并且总能以其狡黠战胜对方。以列那狐和伊桑格兰狼的斗争为主要线索,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世纪法国封建社会各种力量矛盾斗争的错综复杂的情况。《列那狐的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历来被看作法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珍品。

中古末期的欧洲出现了三大诗人,他们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但又未完全超越中古诗歌的范畴,故而带有过渡性质。三大诗中最早的是十三、四世纪之交的但丁;接着是十四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英国诗歌之父乔叟;最后是十五世纪的维庸。后二人的创作虽已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之后,但就英、法两国的形势而论仍然属于中世纪,故归之本篇,作者将在第四节中专门讨论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为您推荐

最早的断代诗歌总集-《全唐诗》

最早的断代诗歌总集, 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诗文作家彭定求 (1645—1719) 等10 人于1706 年编纂的《全唐诗》.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1995 年以前最大的诗歌总集, 全集共900 卷.以明代胡震亨的《..

现代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现代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是中国诗歌会.它是由“左联”诗歌组中的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人发起, 1932 年9 月在上海成立的.广州、北平、青岛、厦门等地还成立了分..

最大的外国诗歌选集-《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最大的外国诗歌选集, 是许自强在1990 年主编的《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全书收录了50 个国家的223 位诗人的诗作656 首, 加上诗人小传和赏析文章等共约150 万字.入选作品多系文学史上素..

最大的断代诗歌总集-《全宋诗》

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乐府诗集》

最完备的乐府诗歌总集, 是宋人郭茂倩收集编撰的《乐府诗集》.共100卷.它辑录了由汉朝至五代的乐府诗, 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和后人对乐府原辞的拟作.分为12 类, 各类歌辞有总序,..

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楚辞》

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 是西汉刘向 (约前77—前6) 辑的《楚辞》.它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的又一部诗歌总集.书中辑录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

最早的著名诗歌革新者-陈子昂

最早的著名诗歌革新者, 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 (661—702)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四川射洪县) 人.年轻时慷慨任侠, 遍览经史百家, 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24 岁中进士, 初深得武后赏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