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尼生和他的《越过海滩》


阿尔弗莱德·丁尼生(1809—1892)出生在英国东海岸一个乡村教师之家,从小性格内向、腼腆,爱好诗歌。上剑桥大学时,这个高大英俊、面色黝黑象吉普赛人的青年已有诗名,曾在诗歌比赛中获金奖,并于 1830 年出版了一本《诗集——主要是抒情诗》。这个二年级大学生的不引人注目的诗集,也许就算是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的开端了。

丁尼生因家庭困难辍学后,又于 1832 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这回他引起评论界的注意了,权威刊物的尖刻挖苦和攻击,使青年诗人狼狈不堪,一连十年不敢发表作品。但他在经济极度困难中坚持苦学和写作,十年后出版一两卷诗集终于获得成功。1850 年,丁尼生缅怀同窗知友的哲理抒情诗集《悼念集》问世,使丁尼生誉满全国,赢得了桂冠诗人称号。丁尼生青年时期订婚后,女方家庭因他太穷而撕毁婚约,但未婚妻仍若等了十四年,直到丁尼生一举成名十天后,这对有情人才终成眷属。丁尼生在气质上是个抒情诗人,他的诗融合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从中可以发现济慈的影响,也可以觉察华兹斯式的沉思。他的诗象水明沙净的小溪而不象野性不驯的瀑布,象晨风拂过带露的草地而不象西风横扫森林和海空。下面这首《越过海滩》是丁尼生晚年最有名的一首诗歌,写于 1889 年 10 月,当时他已有八十一岁高龄了。虽然诗人已年逾古稀,自然会想到他将面临的死亡,但丁尼生却在诗中以极为恬静的心境对待死神的到来:

太阳沉没,晚星闪烁,

一个清晰的呼声在如唤我!

愿海滩不要哀泣呜咽,

当我出海的时刻。

浑然流动的潮水们已睡已,

潮太满了,反而无声无息,

从无边的海洋里汲取的,

如今又复归去。

暮色茫茫,晚钟轻轻,

接着是黑暗降临!

但愿不要有诀别的悲痛,

当我启航的时辰;

虽然潮水会把我带到无限的遥远

越出我们的时间、空间,

我希望见到领航人,面对着面,

当我越过了海滩。

据说这首小诗是诗人一挥而就之作。当丁尼生高声读给自己的儿子听时,他儿子热情地说此诗是父亲一生最得意之作。诗人去世前几天,要儿子将此诗列入他诗集之末尾,可见他自己也很喜爱此诗。这首诗优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死神临近时的那种宁静和安详的心态,这不禁认人想起英国十七世纪诗人约翰·多恩在《别离辞:节哀》诗的开头四句:
正如德高人逝世很安然,

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

悲恸的朋友们聚在旁边,

有的说断气了,有的说没有。

《越过海滩》一首共分四节,每节四行。第一、第二节为第一部分,表达了诗的主旨和境界。第三、第四节是前两节的重复与对仗,泻染气氛,使读者印象深刻。

标题中的“海滩”英文原文为 bar,指横亘海岸边或港口、河口外的暗滩,诗人用它来象征生死的界限,并以在暮色中“越过海滩”来喻指离别尘世、奔赴黄泉的行程。在第一节中,诗以西沉的夕阳、闪疏的晚星来创造了一片安谧的大海上的黄昏景色。在英国诗歌中,傍晚、落日和星夜的景象常常暗示人的离世。英国传统文化认为:在人死亡之际,落潮也要发生哀鸣。丁尼生却反其意,认为人的死亡是自然之事,因而盼望自己死时沙滩边不会哀泣呜咽,可见诗人乐天知命之襟怀。在这一节中,海边安静而辽阔的黄昏景象既喻指了生命的“黄昏”,又渲染了诗人“出海”之时的宁静心情。

诗中第二节的头两行,顺延第一节后两行的意象写下来,衔接自然。诗人以涨潮和落潮喻指生命的兴盛和衰落。曾经滚滚流动的潮水现在已经涨满了,平静下来,似乎已沉睡,无声无息地落潮了。人去世时,也应宁静地向世界告别。然而,诗中这种“落潮”不是一种消沉、泯灭的表现,而是一种“回归”的象征,“从无边的海洋里汲取的,如今又复归去。”这样,既增添了面对落潮的从容、坦然的心情,又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死观:如同“落潮”是回归大海一样,死亡是返回生的本源。

第三、四节在结构、意象及情调等方面,均分别与第一、二节遥相呼应。诗人规劝留在尘世的人们:当他们在“暮色茫茫、晚钟轻轻”的退潮中启航越过海滩时,不要有诀别的悲痛。诗中出现的“领航人”隐喻上帝,诗人以十分轻松、宁静的心情面对着自己的“领航人”,越过海滩,越过时空,奔赴遥远的无限。

全诗风格清新优雅,读起来朗朗上口,声音流畅响亮。全诗结构严谨,以“一个清晰的呼声”作为中心意象开始,又以见到自己的“领航人”作结,前呼后应,即增强了诗的整体感,也加深了听众呼唤、跨越海滩的轻松、恬静的心情。

为您推荐

现代诗先驱——波德莱尔

十九世纪中叶,正当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三股艺术力量在诗歌的张力场上进行着“情”、“理”、“美”的三角拔河赛之时,一种新的因素悄悄地生长起来了,这就是以象征..

欧美象征主义诗歌概述

在欧美诗歌史上,象征主义是可以与浪漫主义分庭抗礼的广泛潮流,也是第一个现代流派。二十世纪的各派诗歌大都从象征主义衍变而来,即使反象征主义的流派也受到象征主义影响。..

兰波和他的《元音》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几乎没有哪个诗人象兰波那样成为人们如此热心研究的对象,也没有哪个诗人对现代诗歌产生的影响比他更大。” 阿瑟·兰波(1854—1891)生在法国西北部的..

欧美意象主义诗歌概述

理智与情感在瞬间的综合——介绍艾兹拉·庞德的一首小诗

艾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思想和艺术上勇于探索的诗人和评论家。他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要表现诗人的直接印象删除一切无助于“表现”的词语,着重视觉意象引..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关于这首诗庞德曾自述道:1911 年某一天,他在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 铁,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些姣美的脸庞;尔后他整天都竭力寻找能表达他的感受的文字,他不到能与这相称的字眼。..

抽象观念与具体形象的统一

——读 E·E·肯明斯的一首小诗 美国诗人 E·E·Cummings(1894—1962)是二十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歌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一生写了十二卷诗。有些诗集的题名离奇古怪,诗行参差不齐,在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