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诗词描写)

堤头相隔不远的几处酒旗随风飘舞,堤下密集的桅杆和堤上参差排列的楼阁连成一片。

傍晚人们焦急地等待渡江,“幽轧”的划桨声响满了江面。四句诗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写生画。前二句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的完整画面。三、四句则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争”、“急”两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用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来。并且兼写了音响效果,只用“幽轧”便把船之多和人之杂精妙地表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整首诗远近交叉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语言优美,隽永而多姿,诗化了生活。

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注:樯,桅杆。幽轧,桨声。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一《全唐诗》第4110页。

为您推荐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诗词描写)

有多少采莲姑娘,她们泛舟中流,笑指河面上一双双、一对对相伴相亲的鸳鸯,对它们是何等的羡慕啊!诗句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动作神态的逼真描摹,表现出她们对幸福未来的向往。 诗句充满诗情画意,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崔珏《..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诗词描写)

当年周瑜大破曹军于长江赤壁,现在只有夕阳残照;而谢安击败仇寇苻坚的淝水桥畔,也只剩有萧疏的衰草于晚风中颤抖。 面对此景,自生吊古抚时之叹。如今正逢民族危亡之际,可惜,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能再世。 我要担负起时代赋..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词描写)

晨雾消散,旭日初升,四周一片寂静。 忽有一声悠长的渔歌传来,顿使青山增色,碧水添幽。一渔翁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霎时已飘入江心。回首眺望,但见水天一色,岸畔山峰峻峭挺拔,几朵白云轻舒漫卷,抚峰相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诗词描写)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诗词描写)

作者面对清澈明净的湘波,流淌着不尽的泪水,同时也仿佛看到屈原的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而飘游远去,其恨千秋万代永无绝期。 诗人以景写情。“泪”与“恨”既是沉痛哀悼屈原,又是强烈谴责楚国统治者。 注:漻漻(liào),水清..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诗词描写)

先前陪伴帝王乘舆游赏的嫔妃宫女已不再来,只有凄寂的曲江之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 诗句写出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变迁之感,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 注:曲江,曲江池的简称,在今西安市东南。本..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诗词描写)

娥皇、女英二妃魂归湘水,愁满苍梧。 以复沓开篇,渲染凄迷气氛,暗示哀愁的悠悠难尽。“九疑”句用拟人手法,写二妃的悲惨遭遇,使众峦犹笼罩在愁云恨雾之中。“若问”两句仍写景物。清秋时节,白露横江,香草飘零。 登高凭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