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木争荣,这正是游览观光的时节,美丽的西子湖畔,赏花踏青的人络绎不绝。
而经历战乱之后,风景迥异,面目全非,游人寥寥无几。面对此景,诗人游兴索然,已无心再逗留下去了。句中一“顿”字用得十分精当,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重游故地无法抑制的痛苦心态。
张炎《清平乐》《全宋词》第3512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春临澄明清澈的洞庭湖畔,野草萌生,遍地翠绿。 秋桂花发,洁白如雪,开遍了山山岭岭,芳香四溢。诗句盛赞洞庭湖边如画的景色,“遍”、“发”两词,勾画出洞庭湖畔春秋两季的勃勃生机。 注:明湖,犹澄清之湖。 湖,指洞庭湖。 王..
无尽的洞庭水,仿佛是巴陵的无限美酒,醉得洞庭秋色一派绯红。 诗句暗寓李白匡国济民之志难以实现的苦闷。他多么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水似的无穷无尽的酒来一解千愁。这两句诗状出李白醉眼中的洞庭秋景,写法别开..
伫立洞庭湖畔,放眼西望浩瀚的长江一分二道。 秋水与长天相合,宛若水尽南天,连白云都看不清了。诗人从大处落笔,用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八百里洞庭的壮丽图景。 注:楚江,指长江。分,长江西来,至湖北石首境分两道南入湖。 李白..
姑且让洞庭赊些月光给我们,划船到白云边去买酒。 “赊”字将自然人格化,使人与自然进行了娓娓的对话,十分亲切。其实,月色岂用赊,月色又岂能赊?这样描写俨然把洞庭湖看成一位富有的主人:它拥有湖光、月色,又慷慨好客,明明乘..
湖光夜月交融,湖面闪烁着银光,似同熠熠发光的明镜一般。 远望洞庭湖心秀丽的君山,仿佛是白银盘中覆合着的一枚青螺。以湖为盘,以螺比山,两相映衬,分外妖媚。诗写出洞庭湖的秋夜美色,山明水净,淡雅朦胧,俏丽剔透,令人心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