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诗词描写)

诗句着力描写送友人时所见边塞的荒凉肃杀景色。

凉秋八月,踏上通往萧关的道路,强劲的北风吹折了天山的枯草。昆仑山南高悬的明月正欲西斜,胡人对着边塞月吹起了胡笳。

句中无一句直叙送别,无一句直抒心情,但诗人送别友人的悲凉心境,已通过边塞景物,尤其是凄切的胡笳声,极含蓄、深沉地表达出来了。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全唐诗》第2053页。

为您推荐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诗词描写)

两句诗从浪漫色彩的想象,写蔡文姬的血泪如茫茫春色中的水,苏武的白发似皑皑天山的雪坡。 诗句借用古人,抒发了女主人公蔡文姬远离故土亲人以后,对父母之邦的殷殷苦念之情。 注:红泪,东汉女诗人蔡文姬,战乱中为胡人所虏,身..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诗词描写)

天山雪后,寒风凛冽,空中回荡着哀怨、悲切的《行路难》的笛音。 诗句写雪后行军的场景。将士的心情、征程的艰难未直接描写,而是用士卒遍吹“行路难”加以折射。 《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诗词描写)

远处传来嘹亮的笛声,但看不到吹笛的人,只见飘飘红旗在白雪的映照下,向山巅移动。 用“横笛”和“红旗”写出了行军地域的辽阔和荒远,并可想象到将士们不畏险阻的高昂气概。这是一幅旷野荒山中的行军图。色彩明丽、场景壮..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诗词描写)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诗词描写)

清晨,驰骑巡边,健马长嘶,迎接新的战斗,临夜伴着悲壮的胡笳声归营休整。 物换星移,几经春秒,紧张的生活,艰苦的征战,送走了华年。如今,已是白发皓首,上了年纪。这里叙事疏密结合,两语写一天,一句含半生,省简的笔墨勾勒出一位赴边守..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诗词描写)

九月的天山寒风凛冽,似刀割脸,连城南的猎马都紧缩寒毛。 “风似刀”是夸张的比喻,突现边塞地区周天寒彻、冷风刺骨的严冬景象。将军纵博场场获胜,赢得了少数民族首领的貂鼠袍。诗句写出了汉族将军和少数民族首领共同娱乐..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诗词描写)

中原沦丧的国土还没收复,内侵的外虏依然在那里飞扬跋扈,可惜我已两鬓斑白,年老气衰,而报国杀敌的宏愿竟付之东流。 而今,只能白白抛洒志士暮年的老泪,谁能料到,这怀有抗金救国大志的一生,竟得到这样的下场。神驰边庭,向往马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