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诗词描写)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咏菊的名句。

诗句是说满院的菊花在飒飒的秋风中傲然怒放,似有寒意所笼,又散发着清幽的芳香。它与风和日丽下盛开的春花不同,既无浓香也不招蜂惹蝶。

诗人咏菊意在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故笔下的寒菊出落不俗,别具风姿。“栽”字用得别具匠心,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黄巢《题菊花》《全唐诗》第8384页。

为您推荐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诗词描写)

夕阳西下之时,胡骑掀起的烟尘在战场上飞扬着。 秋天到了,粮草丰盛,战马膘肥体壮,而苟且偷生的小朝廷就是不肯发兵抗金。作者以沉痛的笔调,鲜明的对照,斥责了统治者推行屈辱投降的政策,倾吐了无路请缨的愤慨。 辛弃疾《木..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词描写)

句中用比喻的方法,为词人自己画像。 西风正吹,掀动着帘儿,面对秋景,独守闺房,怎么能叫我不伤心痛苦呢。看看我憔悴的容颜,比那庭院里的菊花还要清瘦许多。这里设譬精妙,下字奇巧,一个“廋”字,画龙点睛,极富神韵。秋菊之姿本是..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诗词描写)

无情的西风,整日整夜不停地刮着,不仅使万木凋枯,百叶飘零,简直要改变人间的模样。 更吹得我到处漂泊,沦落天涯。诗人面对这萧萧的西风,怎么能忍受得了心中的悲恨?句中借西风写世态,抒发了亡国之痛、漂泊之苦。一“恨”字随..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诗词描写)

兴亡事,向西风把剑,清泪双流(诗词描写)

面对萧萧的西风,手握宝刀,遥想古往今来的兴废盛衰的更替变化,不禁激情满怀,感慨万千。 想到国家惨遭祸辱,民生涂炭,而心怀报国之志却无路请缨,不禁热泪夺眶而去。句中用人物的动作、表情细节,揭示其忠爱祖国的风采、气概。..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诗词描写)

边地发生了战事,我却不能请取长缨,捉拿西夏的酋帅,靖边安邦,故而,随身空佩的宝剑在西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声!晋王嘉《拾遗记》说颛顼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词人运用典故,借剑吼抒发报国无门的满腔义愤..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诗词描写)

诗句描绘同谷城位于连绵的山中,城内外风多水急,阴云不散,雨骤树湿,野狐哀鸣,逞凶作怪。 读之令人顿觉空谷孤危,凄惨可畏。流落此地的诗人,怎能不百感交集? 注:跳梁,肆无忌惮的意思。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