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诗词描写)

诗人以奇特的语言,使用“斗”字,描绘朗日普照、春光明媚,万物簇新、争芳竞妍的怡人景象。

在艳阳的映照下,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山城斜路的旁边,盛开的杏花芳菲绚丽,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这花香便是春光斗赢日光的见证。诗句想象奇特,天真有趣。

李商隐《日日》《全唐诗》第6195页。

为您推荐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诗词描写)

想当年,曲江院里题名的地方,十九位春风得意的进士中,你最是青春年少。 而今春光依旧明媚,却寻不到你的身影。寺门前的杏花纷纷悄然飘零。作者旧地重游,睹物思人。 面对大好春光,却不得展眉,因为想起青春年少时便夭折的朋友..

萍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诗词描写)

在碧波荡漾的春水上,画船轻轻滑动,鸳鸯双双戏水。 眼前青萍红杏,了人双眼。耳边歌声嘹亮,沁人心脾。 首句写萍叶用“软”,将春草的细柔、稚嫩状出,很是高妙。同样,写杏花用“明”,状其盛艳之态,极富形象。 春水、萍叶、鸳鸯..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诗词描写)

描写了一幅清幽、静僻的村野景色。 杏花烂漫的村庄,酒旗迎风招展,宽阔平静的河水似平展的锦缎,伴随清风缓动着,稀稀落落的春花,偶尔飞离枝头,在空中似蝶飘舞。诗句以视觉取象,从不同空间位置表现村野的总貌,再以“残”字轻点..

一去潇湘头欲白,今朝始见杏花春。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诗词描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诗词描写)

这是词人晚年追忆靖康之变以前,青年时代在故乡经历的豪酣欢乐的生活。 回想起当年在洛阳名胜之地午桥庄的桥上游息聚餐的情景,真是令人心醉呵。席间的宾朋好友大都是英才豪杰,每逢风清月朗,杏花飘香,景色迷人的春夜,吹奏起..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诗词描写)

黄师塔前滔滔江水向东流去,春光融融,微风吹拂,令人陶醉。 一簇盛开的无主桃花,美艳缤纷,让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诗人用白描手法,写对春光的怜爱。 表情轻松洒脱,语言通俗似口语。 注:黄师塔,黄姓和尚的墓地。..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诗词描写)

薄薄的春云,在夜空慢慢飘游,好似给明月罩上了透明的纱帐。 月光从中射出,静静洒向春园。此时杏花落尽,片片残英,铺满草地,在月光下,如雪似玉,暗香缕缕。诗句意境优美,似一幅典雅的“皓月照香雪”图。 注:香雪,此比作杏花,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