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涓涓,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诗词描写)

深秋的凉夜,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在碧蓝如洗的夜空上。

仰望明澈如水的月儿,思绪萦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千里之遥的友人。于是提笔作书,等待天亮寄给远方的朋友。句中以秋月暗接怀人之情,笔法婉妙。

注:鱼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子,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素帛书。”所以古时传说鱼雁可以传书。

张炎《瑶台聚八仙》《全宋词》第3491页。

为您推荐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诗词描写)

秋水才四五尺深,野航恰好乘渡两三个人。 暮色降临了,在新月的掩映之下,明净无尘的白沙翠竹,使江村显得更加清幽。此时殷勤好客的南邻正送淹留竟日的客人出柴门。 诗句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意境明丽、清幽。 注:野航,乡..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诗词描写)

这是一首宫怨诗。 前两句先写水井,它的周围落满了梧桐叶,一派凄凉的感觉。辘轳,指井上提水的机械;素绠,指汲水所用的绳索。下两句写人:寒星未落,宫女就早早起床,来到井边,用银瓶汲取冰冷的井水。此诗高古、清寒、深沉。 全诗..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诗词描写)

九月九日登高节,登高遥望家乡处,只见得茫茫碧绿秋水。 日暮风起,自北南飞的鸿雁已经远去。漂泊在外,浪迹天涯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观赏丛丛菊花呢?此诗与王勃、卢照邻诗同调,三人同游蜀地,都有思乡之意,都以鸿雁作引,..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娟娟(诗词描写)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诗词描写)

清秋之夜,月照洞庭,澄澈如画。 面对这纤无尘烟的境界,诗人排除杂念,神思飞扬,不禁脱口而出“怎么能乘流水直上青天”?天然去雕饰的淡语,引人联想,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迷人。奇异的想象则又表现出诗人对污浊世道的厌恶。 注..

晚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诗词描写)

宁静的夜晚,娇艳的野菊花在荒废的篱笆中开放,清冽的香气飘荡在苍苍的秋水中。 回忆往昔在秋山中见到黄澄澄的野菊花,陪伴寒蛩经常在山中岩石峭壁之间开放。写出野菊不择地势、顽强生长的旺盛生命力,即便“荒篱”、“石壁..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摇似舞(诗词描写)

美丽洁白的莲花好比那仙人掌上的芙蓉,娇艳动人。 叶片上晶莹的水滴又好似那金铜仙人托盘中的露珠,润泽透明。清水映照中,它淡妆相宜,纤巧玲珑,亭亭玉立。 微风徐来,翩翩而舞,摇曳多姿。句中兼用比喻、拟人两种手法,既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