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诗词描写)

夜间的峰峦一个挨一个黑朦朦地紧密排列着,巍峨而高峻。

竟把明朗的月亮遮得不见踪影,叫人烦躁不堪,诗中写了月光被群山遮掩的景色。诗句喻意微婉。

“明月”借喻唐宪宗,夜峰则指围绕在他身边的卿相。

他被这些曲心逢迎的大臣所包围,闭目塞耳,就象月亮为峰峦所阻,虽有明光却不能下达。

表明诗人渴望向皇帝陈述国家弊病,以匡时救弊,但“山”高“月”远,报国无门的心境。

注:离离,形容群峰攒簇的样子。

李贺《长歌续短歌》《全唐诗》第4409页。

为您推荐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诗词描写)

巫山顶峰上的庙宇高耸,仿佛已接近皎洁的明月,可以看到月中宝蟾和桂树沉浸在寒气之中。 山上红红的椒花坠落在湿云间。“古祠近月”可以让人想象出夜月中雄伟的山峰直插天际。 后一句则写出白日云雾缭绕,椒花似乎生长在..

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诗词描写)

我年轻时曾在那里学道的玉阳山,刺破满天青霞,高高耸立在云天之外。 站在山上可以远眺太阳从东海中冉冉升起。诗句形容玉阳山的高,点出“旧山”,以暗示诗人长期以来,一直困顿失意,并再次萌发对学道修仙生活的向往。 注:旧..

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诗词描写)

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中,看不到攀登的路。 山中的烟雾终年笼罩着绿林青苔。偶然一只猕猴推落了山崖边的石头,岩石落下时穿透了蔽日的层云。诗中以“路不分”和“岚烟长锁”衬托山峰的荒寂、萧索。 以石破“遮日云”显示峰..

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诗词描写)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诗词描写)

这是词人倚楼眺望所见之景。 远山的峰峦不断地冒着云气,似乎在催促夕阳西下;阵阵微风挟着丝丝细雨,好象故意地摆布着阴晴。此处对仗工整,用所见所感刻画天空中正在变幻的动景。云起而暝色渐集,雨至而晚寒骤生,词人亦陷入了..

未晓日光照,当昼色半沉(诗词描写)

天还没亮就迎来了朝辉的照耀,到了白天有些地方还见不到阳光。 这两句诗极言山势之高、耸入云端。旭日初升、大地未晓而山峰上已晨光普照。白天由于山峰连绵,挡住了阳光,山的背面仍然阴暗。诗人对照写天都山一日内的阳光..

转就丹砂,铸成金鼎,碧光相简(诗词描写)

披覆在峰峦上的晚霞,犹如道家炼就成的鲜红的丹砂。 罗嶂列巅环绕着光采,高山也似仙客铸成的金鼎。山霞交辉,碧光闪烁,灿若百宝流苏。句中用浓墨重彩描写夕阳返照中的山景,色泽眩目,才藻绝逸,自铸新语。 注:丹砂,朱砂,比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