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晚眺诗》原文及鉴赏

【原文】:

【原文作者】:苏轼

【鉴赏】: 据《东坡问答录》等书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使者来朝,常常写诗为难翰林院学士们,如果答不出,他们就以此夸耀自己,显示国威,搞得北宋朝廷很伤脑筋。

有一次,北朝使者来了,皇上就叫苏轼任馆伴,陪同他们。其中一位就用诗诘问苏轼。苏轼笑着说:“赋诗,亦易事也;观诗稍难耳。”于是立即挥毫勾画出十二个字,向那位使者请教。

使者颠过来,倒过去,怎么也看不懂,感到非常惶恐,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北朝使者来朝就不敢说诗了。这种神智体诗,虽然带有文字游戏性质,而且极诡怪,但设想倒是十分新奇的,往往显示出作者的智慧与才能。苏轼此诗可为代表。

作者妙在不将全诗写出,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北朝使者当然要败下阵去。

这首怪诗原来这样读: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苏轼是着名的豪放派诗人,此诗写得很有气魄。先写山间观景,“长亭短景无人画”,见山顶一座长亭在夕阳余晖中斜下低低的影子,是一幅绝妙的夕照图,美极了;可惜没有人来将这一美景描绘进图画中。

“老大横拖瘦竹筇”,一位年老长者,翻山越岭,寻山访水,兴致勃勃,可是日暮时分足力不济了,就以竹杖撑拄慢行。看来,他已游览了整整一天,现在晚霞满天,他又舍不得即刻返家,面对夕照晚景,流连忘返。

可是毕竟年老力衰,连拿瘦竹杖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横拖着慢慢地踱步观赏。

这又是一幅绝妙的图画!“拖”字把老人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大好河山的眷恋表达出来。

苏轼在宋哲宗元祐年间任翰林院学士,当时已近六十岁,诗中的老者可能是他本人的写照。神宗年间他曾被贬黄州,流连山水,乐以忘忧,因此,他对寻山访水,觅奇探胜,是颇有体会的。“回首断云斜日暮”,老者准备下山,他依依不舍地回头远眺,只见落日晚霞,渐次暗淡,片片归来的白云飘飞着,俊逸多姿,十分迷人!“曲江倒蘸侧山峰”,一座座山峰的侧影倒映在弯弯的江水中,好象一支支巨大的毛笔笔颖,正在饱蘸着澄碧的江水,准备挥洒成巨幅泼墨画。三、四句想象奇特,气势恢宏,又是一幅动静相因的优美图画。

这首神智体诗,实际上是一首写景诗。作者不仅描绘了祖国壮丽俊秀的山光水色,而且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情至爱。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于由动至静时得之……故宏壮也。”可以帮助我们品味这首诗的意境与艺术技巧。至于通过勾画十二字,深藏着一首七言绝句,并且要读者自己悟出,更可见作者的睿智和聪明了。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