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好了歌》原文及鉴赏

【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原文作者】:《红楼梦》

【鉴赏】: 这首《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中。

其中写到甄士隐家业破败,夫妻俩只得栖身乡下田庄去过日子。又逢“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便变卖田产,投奔到岳父家中。

而其岳父贪财忘义,骗取了女婿赖以维系生活的银两,致使甄士隐走投无路,气得“贫病交攻”。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遇见了一个“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跛足道人,向他唱起了《好了歌》。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以启发甄士隐“觉悟”,斩断与现实的所有联系。事后,甄士隐结合家破人亡的深刻感受,为《好了歌》作解注,表示了他对这首词的领悟。

《好了歌》表达的内容,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是超常的,奇怪的。“世人都晓神仙好”,这句话颇为醒目,反映了谁也概莫能外的共同心理。

可是,人人都当不成“神仙”,这是因为大家都忘不了“功名”、“金银”、“娇妻”、“儿孙”。但这些到头来完全化为乌有。全词分别对其作了尖锐的嘲讽,宣扬了“世事皆空”的人生观。

《好了歌》把人世间的一切看作都是虚无的,只有“了”,才会“好”,即不沉迷于功名富贵,那就可以彻底摆脱精神上的苦恼。

它体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思想,有助于读者去探测作者痴心孤诣地写出来的《红楼梦》所蕴含的主题。

曹雪芹拟作《好了歌》,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人情世态。在每一个方面以“惟有”、“只有”去突显人们对“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忘不了”,说明世俗观念的顽固难移。

同时又以每一个方面的“草没了”、“眼闭了”、“人去了”、“谁见了”,对这种世俗观念作了彻底的否定。

在这里,《好了歌》说出了盛筵必散,富贵难永的“天理”,流露了一种“劫数难逃”的宿命论观点,宣扬了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尽管它带有消极因素,说明曹雪芹受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在《红楼梦》中正确解释社会变动的根本原因,更不知道出路何在,但是却具有着他对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甄士隐家境急剧地瓦败冰消由荣转枯的历程,实际上就是贾府必然破落崩溃的缩影。甄士隐之所以很快接受了跛足道人《好了歌》,作了一首注解词,乃因为亲身体验了被命运摆弄的苦痛。

“当年笏满床”的显贵大族,曾几何时,变为“陋室空堂”的破落之家。“曾为歌舞场”的繁华盛境,也不过是在瞬息之间,就变成了“衰草枯杨”的荒凉场所。往日“金满箱,银满箱”的满目富贵,一转眼沦为“乞丐人”遭人凌辱。过去是王孙公子,不久就当了“强盗”。

昨天还是千金小姐,很快会“流落在烟花巷”,做了娼妓。还有些官迷禄蠹者,拚命钻营向上爬,妄想攫取更大的权力、更多的金银,为非作歹,恣意横行,而结果落得了“锁枷杠”即披枷戴锁的可悲下场,去尝一尝那铁窗的滋味。至于新贵们别看其显赫一时,其实“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你上我下,“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把封建社会名利场的千奇百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固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好了歌》的内涵,而同时亦有助于我们去认识封建社会那炎凉无常,阴晴骤换的底情内幕。

《红楼梦》将这些腐败黑暗的画图,从多方面勾出了清晰的轮廓。

《好了歌》在形式上全以“了”结尾,显得特异,且其意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的一份形象的“说明书”,配之以《好了歌》解注,在《红楼梦》全书的开头造成了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预示着荣宁二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结局!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