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春宫曲》原文及鉴赏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原文作者】:王昌龄
【鉴赏】: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进士。他除擅长于写边塞诗外,还以善于描写宫怨之情着称。
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这首诗《唐人绝句》作《殿前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露井”,指没有盖的井。
这首句是点明季节,扣住了诗题的“春”字。古典诗词中常见有写露井旁的桃花,如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诗里就提到了“桃”:“桃李从来露井傍”。
“未央前殿月轮高”,未央,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城故城内西南隅。这第二句是点明地点,扣住了诗题的“宫”字。两句诗的意思是:春风吹开了露井旁的桃花,未央宫前殿高悬着一轮明月。
在这里,兼用了比兴手法,寓情于景,触物起兴,喻指宫中笙歌不绝,狂欢到深夜还未止息。
我们从“昨夜”的追述之词上,联系到春宫的热闹非凡,可以探知这是一个失宠者在以幽怨的口吻,诉说着她的怅恨。看来,她已被封建帝王弃置在另处,“未央前殿”再也不是她能去的地方,因此目见桃花绽开,月光明亮,便黯然神伤。
春意融融,她呢,却不象这美好的自然景象一样富有生机;银光铺洒,她心头上却笼罩着浓密的阴影。诗人虽未径言她的这些痛苦。但其思想感情的隐伏,完全可让读者意会玩味。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已之失宠,悠然可会。”《春宫曲》就具有这种艺术特色。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平阳歌舞”,指汉武帝之卫皇后(字子夫)。她本是平阳公主的歌女,后被收入宫中,大受宠幸。“锦袍”,指华美彩色的皮袍,属贵显者的服装。
两句诗的意思是:新人卫子夫贵为帝后,虽然到了桃花三月之时,汉武帝还犹恐春暖乍寒,关心着帘内之人的身冷,恩赐她艳丽的衣袍。“新承宠”的待遇如此丰厚,失宠者的卑冷也就可想而知。
诗人写怨而不言怨,怨意却很分明,其奥秘就在于由此及彼地打通了一条可让读者想象的思路,得其意笔俱显之妙。
全诗的景、人、事,完全是从失宠者的眼光中出现的,描写了得宠者的特殊荣耀。这样,就拓宽了四行诗的蕴含载体,拉开字句表面的帷幕,即能洞察到失宠者的内心世界。
翻阅《汉书·外戚传》便知这位失宠者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之陈皇后(小名阿娇。可参看刘禹锡诗《阿娇怨》)。失宠与得宠是在对比中拉大距离的:一贵一贱,新人被帝王捧上了九天,旧人却被弃落到一角;一近一远,新人在帝王身边承欢享乐,旧人却幽居僻地饮悲吞泪;一暖一冷,新人如玉体一般地备受帝王宠爱,旧人若冰人似地孤衾独枕,而所有这些归结为一喜一悲。
陈皇后失宠后的凄凉生活是在长门宫延续的,关于她的怨悱之情状,在《春宫曲》中什么也没写,然而不着一字,却可想象得出来,这是因为极言新人承宠,能愈加衬托失宠。春到人间,却不到心间,明月皎皎,却心境凄凄。她也许举目望月,依稀听见未央殿传来了鼓乐齐鸣的声响,在回忆着她也曾在那里度过歌舞嬉戏的夜晚,如今这些于眼前不复再现,自然会感伤不已。她也许获悉了帝王向新人赐以锦袍的消息,联想起自己被遗忘在冷宫无人过问,禁不住暗自悲泣。诗外有诗,给人留下了悠悠不尽的情味。
新人承宠的背后就是旧人被弃,这从另一方面讥讽了皇帝的喜新厌旧,沉溺声色。
在这首诗中,诗人多少有着以汉喻唐的用意,激人去肃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