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伐檀》原文及鉴赏

【原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原文作者】:《诗经》

【鉴赏】: 读完这首古老的民歌,立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图景:一群伐木的奴隶在河边砍伐,他们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一边在砍伐,一边在歌唱,歌声中充满怨恨和嘲骂:

乒乒乓乓砍伐檀树哟,砍好的檀树放在河岸边哟,河水清清波纹象连环哟。

耕种收割你不干,凭什么拿走粮食千万捆?打猎捕兽你不问,凭什么有野猪在庭院中悬?那些个贵族老爷们啊,可不是在吃白食!

歌词反复了三遍,每一遍都在关键之处换掉一些字眼,以加强怨恨感情的抒发和嘲骂的力量。由此可见,《伐檀》是一首反对苛政和剥削,讥刺贪鄙的不劳而食者的怨诗,它反映了古代劳动者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

西周后期,奴隶制度越来越腐朽,社会经济出现危机,再加上自然灾害相当严重(例如厉王末年发生大旱,出现人相食的惨象),奴隶们再也忍受不了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率相反抗与逃亡。

他们直觉地意识到,他们的贫困与苦难,跟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专门“素餐”(吃白食)的所谓“君子”有关,因而他们在砍伐檀树修造乍子的沉重劳动中,用歌声来抒泻他们内心的怨愤,来诅咒那些寄生虫的不劳而食,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奴隶主贵族老爷。

这首古老的民歌,具有极其强烈的讽刺性。“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悬特、悬鹑)兮?”这些句子采用对面审贼、指赃责问的口气,感情激愤,语气峻急,使对方无法遁形。

“彼君子兮,不素餐(素食、素飧)兮!”等句,又采用反语,冷嘲热讽(因为这些句子直译起来是“那些大人先生们啊,是不吃白食的!”),表面赞扬,骨子里嘲骂,就显得更有批判力。

这首民歌采用重复格,三章的内容和句式一再重复,只是在关键的地方更换一两个不同的字眼,如伐檀、伐辐、伐轮,河之干、河之侧、河之清,涟猗、直猗、沦猗,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悬貆、悬特、悬鹑,素餐、素食、素飧等,有的是同义词,有的是同类事物,以表示剥削的不同方式、剥削的巨大数量或事物的相同性状,通过一唱三叹的方式,逐章加重感情的容量和浓度,增强讽刺的力量。

这首民歌在语言上打破了诗经四言的定格,四、五、六、七、八言句都有,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节奏鲜明而富有变化,显示出民歌在形式上自由活泼的特色。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