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黄鸟》原文及鉴赏

【原文】: 黄鸟黄乌,无集于穀,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乌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原文作者】:《诗经》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解说纷纭。

朱熹认为:“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本文从朱说。

全诗一共三章,每章七句,前三句为兴起,后四句是抒情。此诗以“黄鸟”起兴。黄鸟就是黄雀,是麻雀中的一种。一群黄雀嘁嘁喳喳,呼朋引伴,飞集到田边的树上,正贪婪地盯着田里快要成熟的庄稼。这位辛勤劳动了一年的异邦羁留之人,不禁发出了“无啄我粟”的惊呼。前三句“兴”中绘景,简朴自然地勾画了秋天的田间景象,连几千年后的今人看了也倍感亲切,如临其境。“兴”中又含情。

异邦客子的焦虑和不安,在两句连续的呼声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而这一点,正是将前三句的“兴”与后四句的“情”连结起来的纽带。贪得无厌的黄雀,勾起了游子对客居此邦以来种种生活遭遇的回忆,于是引出抒情。

他想起这里的政治环境不好,人们对他是那样不友善,那样难以讲明道理,那样不易相处,因此,他不想再久留了,下决心要离开这里,回到故乡,回到亲人身边。“言旋言归”,是这位异邦客居者的感情交点,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不我肯穀”,“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表明这位游子难于落脚生根,即朱熹说的“不得其所”,是他决心要回故乡的原因所在。

诗歌的三章内容基本相同,句式、句数和每句的字数都完全一样,形成了反复吟咏的复唱形式,有助于不断强化诗歌的感情。这是《诗经》的一个显着的艺术特色。当然,二、三两章也抽换了几个字(其中“粱”和“黍”与“粟”同义)。换字的好处,是可以体现整齐之中有变化,统一之中有差别,在对立统一之中给人以美感。同时,这也有助于把诗歌的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完备。

例如,“不我肯穀”重在言“此邦之人”的为人态度,“不可与明”重在言“此邦之人”不能明事达理的修养情况,“不可与处”则是综合上述两点所得出的结论。

郭沫若同志在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对这首诗的立意提出了这样的看法:黄鸟“和耗子一样,也就和坐食阶级一样,没有一个国是没有的。痛恨本国的硕鼠逃了出来,逃到外国又遇着有一样的黄鸟……天地间那里有乐土啊?倦于追求的人,他又想逃回本国了。”兹录于上,以备一说,供鉴赏中参考。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