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从军行》原文及鉴赏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原文作者】:王昌龄

【鉴赏】: 这是王昌龄七首《从军行》中的一首。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述军旅征战之事。这首诗写战士念乡思亲,气势开宏,构思精妙。

诗的前两句大笔挥洒,描摹出一幅雄阔苍茫之景。这两句的句法特异,按顺序当是城西燃着烽火,黄昏之时(我)独自登上百尺高的城楼,迎着湖上吹来的秋风。季节是在秋天,时间是在傍晚,所居位置是在高耸的城楼,西方有熊熊烽火,烽烟随着西风滚滚而来,弥漫到浩瀚的湖上。烽火,古代边境发现敌情告急的讯号。

《后汉书·光武帝纪》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多桔皋,桔皋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海,古代称塞外的湖泊叫海。

烽火烛天,西风度海,独立百尺楼头见此景象,充满了边庭险恶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由羌笛导引出乡愁。羌笛吹奏着《关山月》的曲调。《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多述征战之苦,离别之情,因而闻笛声牵动乡思。

“无那”,犹无奈。这两句意为笛声勾起思乡之念,想到家中妻子无可奈何地怀着万里愁情,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征人。羌笛之声给边塞平添了哀怨气氛,和烽火、秋风的环境相融洽。“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李锳:《诗法易简录》)诗从对面写来,起了加一倍的作用。近人刘永济先生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说这首诗“言边烽不息,黄昏登楼,满耳秋风,已十足悲凉,此时更闻羌笛吹出《关山月》曲,安得不生金闺万里之愁!”此言是熨贴中肯的。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