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游子吟》原文及鉴赏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文作者】:孟郊

【鉴赏】: 儿子就要出门远游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慈祥的母亲正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裳。

没有哭泣,没有唠叨,然而,在那密密的针线之间,藏有慈母的多少爱,多少疼!飞针走线,为的是替儿子快快准备好行装,好让他马上动身;可是,未行先望归,母亲又是多么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中,包含着慈母的多少愁,多少忧!慈母象春天的阳光一样哺育着儿女,恩重于山,情深于海;谁说儿女对母亲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慈母的恩情呢!——这就是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诉的游子衷肠。

这首诗选材十分典型。游子离别前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这首诗其他都没有写,只选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裳这一细节。由于这一细节是一种许多人都经历过的常见的生活现象,从母亲担心儿女的冷暖之中可以体会到那颗滚烫的慈母之心,因此,它最能扣响读者的心弦,激起读者的共鸣,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恩情。

如果说,一、二两句是从“行”上选择的典型细节,那么三、四两句则是从“意”上捕捉到的典型细节。儿子要走了,母亲思绪纷繁,可以写的东西也很多,但这首诗其他都没有写,只抓住母亲对儿子“未行先望归”这一特定的心理状态来表现母亲对儿女的其爱之极、其舍之难、其愁之深、其忧之甚,因小见大地反映了母亲此时此刻复杂的思想感情。

不难看出,诗人对慈母之情的体察是极为深刻、极为准确、极为细腻的;离开了这种体察,要捕捉这一典型的心理状态便不可能。而这,也正反映了游子离别之前对母亲深厚的爱和难分难舍的依恋。

最后两句抒情,比喻贴切、议论精当,既感人肺腑,又发人深思。“寸草”,就是小草,这里象征子女;“心”,一语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三春”,指初春(孟春)、仲春、暮春(季春)合指春天;“晖”,阳光;“三春晖”,就是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亲的哺育之恩。用小草要靠阳光才能生长来比喻子女要靠母亲的哺育才能长大成人,用小草难以报答阳光来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情,这无疑是非常贴切准确的。

由于有了前四句作铺垫,因而最后这两句议论显得挺拔之中见根基,委婉之中有惊警,令人深思,令人折服,成为历史上一切知恩爱母之子(尤其是寒门之子)铭刻心头的警句。

《游子吟》浅近、自然、味浓,与孟郊整个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质朴而感情真挚的诗风相一致。

苏轼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游子吟》就正是这样一首好诗。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