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酹江月》原文及鉴赏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原文作者】:文天祥
【鉴赏】: 这首词是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在金陵驿馆中告别同乡战友邓剡而作的。
邓剡“字光荐,生于宋理宗赵昀绍定五年(1232),卒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七年(1303)。有《中斋词》辑本。”(唐圭璋《宋词四考》)查《宋史》,邓剡中进士后见国事日非,奸臣当道,隐居不仕。南宋末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勤王,他受感动前来投军。
两人志同道合,肝胆相照。元军入广州,他避居深山,元骑追到山中,烧死他家十二口。他只身奔赴崖山参加宋元决战,败后投水自尽,被元军救获,押至广州。他宁死不屈,拒不投降,一二七九年三月与文天祥一起押往大都。
七月途经金陵,他病倒了,尚能跟文天祥倡和。
文天祥十分敬重他的为人,钦佩其才华,在金陵逗留两月又十二天中,将他的诗编成《东海集》,取鲁仲连宁蹈东海义不帝秦之义。不料将离金陵时,邓剡病又转重,“留金陵天庆观”治疗。两位爱国志士明知一别即为永诀,故依依惜别,各作《酹江月》为赠,互明心迹。
文天祥这一首是步邓剡韵之作。
文天祥的这首步韵之作,首句用三国故事,说乾坤如许大,蛟龙原不应为池中物,该飞翔太空有所作为。蛟龙,比英雄豪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作者用此典对邓剡说,可惜我们现在壮志未酬,都成了俘虏,龙搁浅滩,虎落平阳,抒发不平之气。第二句在秋风秋雨中,忧愁极了,国家覆亡,英雄被囚,豪杰遭厄,无处附着。更何况蟋蟀又在四壁鸣泣!通过自然物事的描写,抒发哀怨与痛楚。第三句仍用三国故事,“横槊题诗”是曹操事,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子美墓志铭》:“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苏轼《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槊,即长矛。“登楼作赋”是王粲事,汉末中原董卓之乱,王粲南下荆州依附刘表。十三年后,王粲一事无成,于是登麦城城楼,作《登楼赋》抒发“向北风而开襟”,“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与怀乡之情。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旨在说明,我们曾经象曹操、王粲一样,抱有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可惜“万事空中雪”,南宋朝廷一片混乱,投降派百般干扰,我们的理想便成了空中飞雪,这是十分伤心的。第四句转向高昂,长江永远向东,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挚友啊,不必悲观,“方来还有英杰”,寄希望于未来。方来,即将来。
上片忆旧,是文天祥对邓剡“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回答。文天祥虽身陷图圄,但对未来是乐观的,充满必胜信念的,以与邓剡共勉。
下片言别。
首句说,可笑我们生当乱世,象飘零的树叶一样,三年前在临安,“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继“以资政殿学士”出使北营,竟被无理羁縻;后在押往元京大都途中逃脱,在江淮流域奔波数月,才吃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今天当“凉风新发”,秋风萧瑟时,我又来到江淮地区,叫人感慨万端。“重来”再次表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念。
他通过充满自豪的回顾,括示上次的苦难历程,来说明准备迎接新的更严峻的考验。第二句是通首闪光之处,“镜里朱颜都变尽”,尽管戎马倥偬,忧国忧民,未老先衰,但此不足忧,“只有丹心难灭”,热爱祖国的忠心却益发熠熠生辉!多么可贵的民族操守与气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既有对邓剡的相濡以沫,又表明以身许国的决心。
第三句说此次被解往蒙古沙漠之地,还是会时刻南望祖国的。“青山如发”用苏轼“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意,表达对故土梦魂牵萦的眷念。
末句说好朋友应该记牢,我死后一定魂化杜鹃,啼血南归,当你夜半残月时听到杜鹃啼鸣,那就是我回来了。生则战斗不止,死则思念故国,这就是“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的含义,感人至深。
后来文天祥在大都就义,邓剡作名文《文丞相传》悼念,情文并茂,流芳百世。
这首词有对蒙古贵族的怨恨与谴责,有对复兴祖国的乐观态度,更有对生死的正确理解,寄壮志,抒豪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与顽强的战斗精神。
当时的遗民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也写了不少悼念国亡的作品,但情调都比较悲抑。相较之下,文天祥的词,充满正气,丹心似火,没有一丝消极低沉的气息,嗣响辛弃疾、陆游的爱国壮词,激昂悲壮,高亢激越,慑人心魂,为宋词奏出了雄壮的尾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极高评价,他说:“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王沂孙)、叔夏(张炎)、公谨(周密)诸公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