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海棠》原文及鉴赏

【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原文作者】:苏轼

【鉴赏】: 过去有人认为“子瞻(苏轼)作诗,长于譬喻”(《诗人玉屑》)。

这是的确的。他的《海棠》诗可以作为明证。

一般地说,总是以鲜花比美人,而此诗却以美人喻海棠,显示了巧比的机趣。新颖的巧比,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使人觉得有卓然独造的艺术功力。

喻体与本体愈为远缘,愈使人觉得新鲜,同时两者间的关系愈为密切,则相比就愈为贴合,臻于新鲜与贴切的高度统一。苏轼的另一首咏海棠的诗说:“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这把海棠花红叶翠,媚态风韵,赋形传神地写了出来,将美人比作海棠,想象不为不奇,但是就机趣来看还不及这里要赏析的一首《海棠》诗。

这首《海棠》诗,是写苏轼爱花到了如痴若醉的程度。

“东风袅袅泛崇光”,“袅袅”,烟气盘旋上升的样子;泛,透出;崇光,增长着的春光。

这句的意思是:东风吹来,春光浮动。东风浩荡,春意洋洋,春色充盈,春光灿烂,可谓生机盎然!

“香雾空蒙月转廊”,“空蒙”,雾气迷茫;“月转廊”,月光移过回廊,言夜已深。

这句的意思是:移过回廊的月光照在海棠花上,散发着含香味的雾气。月光下的海棠,在香雾迷蒙之中,更显得富丽妖艳。

这是诗人眼中的海棠,他把此花盛开的姿态描绘得如此的富有感情。

如果说,这一、二句诗是形容海棠花的美的话,那么第三、四句诗则是表达诗人对此花的爱之入迷了。

花不美,诗人就不会去爱,而诗人的爱花如命,又更显得花的美了。

“只恐夜深花睡去”,担心夜深了,海棠花会睡觉,这实在是奇思异想,赋予了花以动态。诗人用拟人手法,无非是将自己的感情附丽在花上,来表明他看花看不够,反衬了花的美。

他是在月下赏花,深夜不眠,乐此不疲,痴而忘返。

如果把这层意思直接抒写出来还不见奇,诗人故意撇开了此类现成的表情方式,而从唯恐花要入睡的角度来写他观花时勾魂销魄的神态,足以显示了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花痴。

“故烧高烛照红妆”,“高烛”,高大的蜡烛。

这一句与上一句构成了因果关系,因为担心花“睡”去,才燃起高烛照看的。这一笔振动了全诗,焕发出了奇辉异彩。这种举动已越常态,近乎疯癫,而唯其如此,才更表现了诗人爱花之情的真挚诚切。这样去写爱花,有先例可寻,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二首》中有一首写有“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的佳句,陆游仿照着在《花时遍游诸家园》中写道:“应须直到三更看,画烛如椽为发辉。

”但苏轼所写多了个比喻,将与高烛相对的海棠花说成象浓妆艳抹的美女(“红妆”),这就不同凡响,有着新的创造。

全诗由于在收尾处比喻用得好,使之增色不少。

如果没有这样巧比的结尾,那这首诗也只不过是平平之作。比喻,在诗文创作中是运用得最广泛的手法,而比喻贵在一个“新”字上,能在寻常事,使人有不同的联想,能力避雷同。

苏轼的这首《海棠》诗是做到了这一点的。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