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诘燕》原文及鉴赏

【原文】: 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

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家贫惠爱不及人,自谓于汝独有力。

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雀献金环来报德。

春风期汝一相顾,对语茅檐慰岑寂。

如何今年来,于我绝踪迹。一贪帘幕画堂间,便视吾庐为弃物!

。【原文作者】:戴复古

【鉴赏】: 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

他是江湖派名家,诗风清健轻快,俊爽率直,不够蕴藉;初学晚唐体,后又学杜甫,曾以“贾岛形模原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望江南·自嘲》)自比。最后,以布衣终老于故乡委羽山。

燕子是历代诗人喜欢吟咏的一种候鸟,但诗人们对于它,是歌颂的多,批判的极少。有的歌颂燕子的多情,如鲍照《咏双燕诗》描写一对春燕千里迢迢地返回故地,寻觅旧巢,当它们发现旧居门户紧闭、主人已不见时,它们“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怀着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有的歌颂雌雄双燕的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如萧纲的《双燕诗》:“双燕有雄雌,照日两差池。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桂栋本曾宿,虹梁早自窥。

愿得长如此,无令双燕离!”有的以燕子来比喻自己无心争权夺利,希望权势者不必猜忌,如张九龄的《归燕》有句云:“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据说李林甫读了这首诗后,“恚怒稍解”,而不再严厉迫害他。有的以燕子的遭灾失偶来比喻寡妇的不幸,如李白的《双燕离》写道:“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有的歌唱燕子的轻盈活泼、呢喃软语的可爱,如杜甫的《燕子来舟中作》有句云:“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更有的赞扬燕子具有过人之智,以亲近人类的举动达到全身免害的目的,如韦应物的《燕衔泥》写道:“衔泥虽贱意有营,杏梁朝日巢欲成。不见百鸟畏人林野宿,翻遭网罗俎其肉,未若衔泥入华屋。燕衔泥,百鸟之智莫与齐!”

而戴复古的《诘燕》的立意与构思却与众不同,诗人对燕子的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背恩负义提出了尖锐的质问。

诗篇用第二人称来称燕子,诗人直接跟燕子对话,显得亲切而有情味。诗人说,去年你来我屋檐下做窝,我并不嫌你啄腥抛秽、污染环境;相反,我对雏燕关怀备至,甚至超过对家人的爱。我之所以如此做,并不希望你衔珠献环来报答我,而只希望你每年春天依然到我屋檐下来居住,呢喃软语,以解除我的寂寞无聊。

可是今年你却断绝了踪迹,不见你的身影;原来是你贪图富贵人家画堂帘幕间舒适,便把我这草屋当成了弃物!这样的语气,哪里是在“诘燕”?不简直就是在当面责备一位嫌贫爱富、忘恩负义的朋友么?但是如果当真对一位朋友如此直通通的责备,未免使人太难堪了,也显得诗人太没有涵养了。如今借“诘燕”来讽谕,妙语双关,充满机趣,半开玩笑半当真,朋友又不好板脸,目的又达到了,真是巧妙得很。

这首咏物讽喻诗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艺术效果,还在于诗人笔力非常集中,紧紧扣住人爱燕而燕忘义这一点来展开,所以尽管诗歌仅仅是客观地叙述描写了燕子的行为,并未透露一点寓意而寓意自明。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