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智通寺联语》原文及鉴赏

【原文】: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原文作者】:《红楼梦》

【鉴赏】: 这副对联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中。

它饶有启悟开智的机趣,读来令人寻味。

第二回里写贾雨村一天至郊外闲游,在破庙智通寺山门上看到赫然显目的十四字联语。此联实际上是对贾雨村为官作人的高度概括。他当知府老爷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例如《红楼梦》第四回里就写了这个见钱眼开的贪官,为饱私囊,竟昧了良心,裹进“护官符”的势力圈,干起“乱判葫案”的勾当,官官相护,心肠剧毒,手腕烈辣。

不到一年,他就因为在“身后有余”时,即尚有退路时“忘缩手”,即贪得无厌,而被革职罢官了。此后,他将贪积的钱财和家小送回原籍后,便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又于维扬(扬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师。他游智通寺瞥见这副对联,觉得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乃出于自己有“忘缩手”而被逐出官场的感触,联系自己“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处境,越发感到碰壁受挫这下场的可悲。看来,他是有所醒悟了,其实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下泪”,失势的哀鸣并不等于得势的自控,台上台下的想法绝不会是一样的。

曹雪芹杜撰的这副对联,意旨的深远不仅仅在于画出了贾雨村其人的可恶德行,更重要的是对贪如虐蚊的所有贾雨村式的人物的尖锐讽刺。他们不到绝路时是决不肯回头的,贪之不知其足是他们难能更移的本性。同时,这副对联亦有促人从中悟道的寓意。“多行不义必自毙”,劝诫世人“身后有余”之时不要忘了“缩手”,到“眼前无路”之际才想到“回头”,那岂不晚矣!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