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古朗月行》原文及鉴赏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原文作者】:李白

【鉴赏】: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

这首诗借古题咏月,表现了诗人对明月的深厚情感。

前八句写儿时对月亮的幼稚认识。

由于小时候不理解月亮到底是什么,因此,就把它叫作白色的玉盘,有时则又怀疑是不是瑶台仙境的明镜忽然飞到青云顶上去了。

把月亮叫作盘子也好,叫作镜子也好,都反映了儿童的一派稚气,一片天真。

以上这四句是从对月亮的直感上写的。下面四句再从有关月亮的传说上去写。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月亮初升时,人们可以看到仙人向下伸出的两只脚;随着月亮渐升渐明,人们才看到月中仙人和一丛丛的桂树。幼时还听到这样的传说,月亮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每天都在不停地捣药,但不知捣出这许多药来,到底送给谁吃?仙人,桂树,小白兔……多么动人的传说!听了这些动人的传说,幼小的心灵里将会涌现出多少美好的遐想!孩子们爱听这些传说,相信这些传说,又一次反映了儿童的一派稚气,一片天真。

以上八句,尽管写的是儿童时代的情景,但诗人回忆得如此美好,叙述得如此娓娓动听,不但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而且反映了对明月的一腔深情。他爱明月,尤其爱留在儿时记忆中的明月——象玉盘,象明镜,仙人安座,桂树团团,白兔捣药的那种明月。这种深情,把诗人带回到了童年时代,使他陶醉,使他欢乐。此时此刻,我们从诗人那张愉悦沉思的面庞上,依稀看到了另一张稚态可掬、天真可爱的面容,这就是诗人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显露出来的童心、稚气和痴情。

然而,这一切毕竟都是美好的过去。眼前明月,却已成了另一副模样——后八句便写月蚀发生后的情景。由于蟾蜍的吞食,本来明晃晃的月亮已经残缺不全了。过去,十日高照,人和天都处于灾难之中,所幸有后羿射去九乌(即九个太阳),人和天都免除了灾难;而今月亮遭难了,又有谁来拯救呢?“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在劫难中失去光彩,越去越远,那里还能再让人观赏啊!看到这一情景,诗人不禁忧愁满怀,心肝齐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至此,儿时月亮之圆与此时月亮之缺形成了鲜明的比较,诗人此刻的忧愁与儿时的欢乐也形成了鲜明的反照。由此也可以发现,诗歌前八句对皎皎明月的讴歌,正是为了在后八句更深沉地表达面对残月所产生的忧愁。但不论是讴歌,还是忧愁,都反映了诗人对明月所怀有的特殊感情,这是贯穿全诗的一条感情线索。此外,一次月蚀竟让诗人如此忧愁,其感情之天真,也会使人想起其幼时的稚气,免不了会发出会心的一笑。

诗人爱明月,决非偶然。

这不仅是因为他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对明月星汉有着特殊的兴趣,而且他是一位有着伟大抱负的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他要借助于明月寄托自己的情怀。从他的《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月就是他的朋友。在《把酒问月》中,他发出过这样的呆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并且表示:“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在《月下独酌》中,他又作出过这样的醉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并且表示:要同明月“永结无情游(即永结忘却世情之游),相期邈云汉(即相约在遥远的天河仙境中相会)”。

由此可见,诗人对明月的一腔深情和痴情,正反映了他“独酌无相亲”的孤寂处境和苦闷心情,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和不愿沉沦的内心情怀,流露了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在《古朗月行》中,他围绕明月所表现出来的稚态和傻气,面对残月所表现出来的忧愁和天真,都是深深植根于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以前,评论者对这首诗歌的寓意猜测颇多,但都不甚了然。

其实,它的本意即在于此,无须转弯抹角地去作太多的索隐。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