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泛颍》原文及鉴赏

【原文】: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原文作者】:苏轼

【鉴赏】: 苏东坡写了不少富有傻趣的诗词,可称是傻趣横溢的诗人。

这首《泛颍》,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泛颍”,就是在颍水上泛舟。颖水源出河南省登封县,流经安徽省阜阳(即古代的颍州)等地,注入淮河。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任颍州军州事,是颍州的一郡之长,所以下官百姓都尊称他为“使君”。

从诗歌的开头和结尾可以知道,他一到颍州上任,便几乎天天带上他的朋友“赵陈两欧阳”(即赵令畤、陈师道和欧阳修的两个儿子欧阳叔弼与欧阳季默)到颍水上泛舟。而之所以如此,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他“性喜临水”;客观上,是因为颍水确“有令姿”,水明如镜,风光优美,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除此而外,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下面再说。

诗人“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的行动,反映了诗人对颍水异乎寻常的痴情,所以就难怪“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接着,诗人对吏民善意的嘲笑加以否认,极力申辩自己“不痴”,并摆出了一大串“不痴”的理由——概括起来,无非说那是因为颍水太美了,实在令人喜爱。然而,这一认乎其真的申辩本身就表明他有些傻乎乎——因为他竟把人家开的玩笑当作真话去极力辩白、否认,不是让人笑痛肚皮吗?何况,诗人自己玩水赏影的行动,更证明其痴非假。

你看,他伏在画船的栏杆上俯视着明镜般的颍水时,忽然发现水中有一个人影,便笑着同他打起招呼来,问道:你是谁?——那是谁呢?不是诗人自己吗?他竟面对着自己在水中的影子发此怪问,岂非傻得可以?“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静如明镜的水面上忽然生起了许多细细的波纹,使他的眉毛胡须全乱了,诗人似乎有些不高兴;可是,仔细一看,一个大苏东坡竟然散成了上百个小苏东坡,一个一个都映在那一片片的波纹里;转眼之间,水面恢复平静,那些小苏东坡又汇在一起,还原为一个大苏东坡,仍旧还在这里。啊,多么有趣!他觉得眼前的这一切,大概是颍水在同他开玩笑,与他一起嬉戏吧!当诗人沉浸在这种欢乐之中的时候,他也许已经忘记了一切——包括刚刚所作的关于自己“不痴”的申辩在内。其实,乐极而见痴极,他几乎成了一个天真的孩童了。

诗人的“痴”,源于诗人的“乐”;而诗人的“乐”,又源于诗人的“戏”。那些包括泛舟于颍水在内的嬉戏,令诗人乐不可支;诗人乐到极点,便免不了会露出傻气来。苏东坡受道家的影响较深,加之一生经历坎坷,使他觉得“人生如梦”,人活在世界上,不过是“儿戏之物”。所以,那怕是在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有那样的兴致去戏、去乐。他之所以爱去颍水泛舟,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便道破了他的这种人生观。他向水中的东坡说:你我同样都是儿戏之物,所不同的是,你尽管也会在水波的影响下一会儿分,一会儿合,但你毕竟生活在清洁的水中,所受到的环境影响要比我少得多哩。痴言呆语之中,实际上暗含了自己不得不与世浮沉的无限感慨。“磷缁”,语本《论语·阳货篇》,后多用以比喻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首《泛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痴”,固然不是真正的痴呆,但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装痴卖傻。

它是诗人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和豁达乐观的性格在诗里的集中反映,是由这些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创作风格。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