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题八首(选一)》原文及鉴赏

【原文】: 每夕见明月,我已与熟悉。

问月可识我,月谓不记忆。茫茫此世界,众生奚啻亿!除是大英豪,或稍为目拭。有如公等辈,未见露奇特。若欲一一识,安得许眼力?神龙行空中,蝼蚁对之揖。礼教虽则多,未必遂鉴及。



【原文作者】:赵翼

【鉴赏】: 世界上的傻事,真是古今皆有。

在《把酒问月》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向上天发出过这样的呆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千年之后,清代诗人赵翼也和明月说起话来,做出了类似的傻事。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杂诗》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把月人格化,虚拟了诗人与明月的一席对话,借此抒发诗人愤世疾俗的情怀;但从其艺术效果来看,却使读者获得了一种轻松滑稽的傻趣。

作品开篇即傻气毕露。

诗人自信地告诉人们:“每夕见明月,我已与熟悉。”他竟把通常的人际关系运用到人物关系上,以为相见多了,便可互相熟悉,相互谈心。

作品以这一滑稽荒唐的心态为支点,很自然地支撑起一根令人发笑的杠杆——向明月发出“可识我”的呆问。于是,一串串梦幻似的彩珠也就可以从这根荒唐的杠杆上悬挂下来,展示给读者——那就是明月的一连串答语。

“不记忆”,是明月对诗人的一句总答;其下十二句,是明月详述“不记忆”的原因。明月所讲述的现象,淋漓尽致地道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上人”来说,他们垂以青眼的,只是少数几个“大人物”;至于芸芸众生,则对不起,一概视而不见。“神龙”四句,以生动的比喻告诉人们:上层统治者与广大黎民百姓之间,有一条永远无法沟通的鸿沟;黎民百姓蝼蚁般的悲惨命运,就是由这条鸿沟所造成的。

作者愤世疾俗的思想感情,通过揭露这种尊卑贵贱的巨大区别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对明月,作者似乎未置褒贬。

但是,既然要把明月人格化,既然要借明月之口暴露社会的人情世态,诗人免不了要对明月的口吻腔调作拟态描摹。“不记忆”一语,便已透露出明月对凡人不屑一顾的骄气;“众生奚啻亿”、“安得许眼力”等语,责备之中露尊大,训斥之中显傲慢,维妙维肖地烘托了明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目空一切的傲态。

这一切,都是出于主题表达的总体需要,而非诗人随意落笔、信口雌黄。明月的这类情态,当然是诗人想象的。

由于这些想象悬挂在与月对话的滑稽杠杆上,因而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傻趣,并借助于这种傻趣寓寄诗人清醒的理智——即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认识。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