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龟虽寿》原文及鉴赏

【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原文作者】:曹操

【鉴赏】: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曹操镇压过黄巾起义,逐步扩充军力,削平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地方军阀的割据势力,挟汉献帝建都许昌,统一北方,自称丞相、魏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篡位称皇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二首,风格慷慨悲凉,有《魏武帝集》。《龟虽寿》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四首。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是乐府歌曲旧题。古曲《陇西行》多写妇女善于持家待客的内容,曹操的这组诗是拟作,诗的内容与题目无关。

《步出夏门行》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全诗分五部分,最前面是“艳”(序言),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曹操集·诗集·步出夏门行》于《龟虽寿》后注有“神龟虽寿·四解”字样,可见各章可独立成篇。估计曹操写《龟虽寿》当在建安十三年(208)一月北征乌桓获胜返邺县时,其时五十四岁。

这正是南征孙权(发生赤壁之战)的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

诗中表现了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这首诗对后人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世说新语·豪爽》载:晋朝王敦每在酒后吟咏“老骥伏枥”四句,便情不自禁地用如意拍击唾壶为节,以至壶边尽缺。后世无数英雄志士读之,无不为之击节咏叹,感奋不已。

全诗十四句,除末二句与诗内容无关的为乐谱需要的套语外,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开头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古代传说中一种富有灵气的长寿甲虫,据说体长一尺二寸,甲纹呈日月星辰山川之状。《庄子·秋水》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古人以为它是一种长寿动物。

寿,长寿。犹,还。竟,终了,这里指死。

神龟虽然命长,终归还是要死的。腾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与龙同类能驾雾飞行的蛇,也叫作“螣蛇”。《韩非子·难势》中说,腾蛇能乘雾飞升,一旦雾散,它也同蚯蚓、蚂蚁一样在地上爬行,最终死掉化为尘土。

神龟,说命长;腾蛇,言技高。不管命多么长,本领多么大,最后都逃不脱死亡的命运,也是违逆不了客观的自然法则。人亦复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化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由此而引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人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何不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另一种人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而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偶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今人更是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诗的次四句言志。

“骥”是千里马,“枥”是马厩。已经是老马,又是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与气概。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正平定了北方的乌桓,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这四句是全诗旨意之所在,也是一直为人所乐道的地方。

前四句写龟虽寿尚要死,蛇虽灵还化灰,颇有暗淡伤感之意,而这四句一出,顿改前观,立翻前调,鸣奏出昂扬之音,突发出慷慨之声。人终究要死,但有生之年当如何对待,是消极混世,还是积极创造呢?曹操显然强调不懈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要建功立业,名标青史。

诗的最后四句又归到说理。

“盈缩”,指寿命的长短。

“养怡”,养,指物质上的调养;怡,指精神上的愉悦。人们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有不同。

这长短之间,不仅仅在天,不是天命决定的,还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上的调剂,那就可以延长寿命。

诗人在此好象在讲养生之道,其实它更含有深刻的哲理。人的生命有限,有限的寿命又可延长;有生之年又不断创造,则于事业上可赢得长存。

诗的最后按乐章尾声格式,写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明赋诗言志之意。

这首诗赢得了后人的赞赏,并从中吸取了精神力量,就在于有形、有情、有理,且使三者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单纯说理,会使诗枯燥;抽象言情,也会使诗贫瘠;一味示形,同样使诗单薄。此诗理中有情,寓理于形,因而增强了感染力。

全诗主要为三层,第一层全为以物为喻,以形示意,又意在言外,喻意富含。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以概括语出之;“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形象语描之,两句互文,说神龟、腾蛇,长寿,高能,而都有终结之时。第二层,先写马喻,再言人事,先用“志在千里”的具体写法,后用“壮心不已”概括语言。虚实相映,物人相发,形象生动,比类贴切。

“犹有竟时”、“终为土灰”一意,“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同义,极尽变化之能事。第三层回应第一层,又予引伸,总绾上文,且归于理性。

第一层颇有降抑之意,第二层大有昂扬之态,第三层方具深沉之思。这样,全诗跌宕起伏,又肌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喷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使人觉得格调高远,雄健豪

为您推荐

王寂(原文及赏析)

【生卒】:1128—1194 【介绍】: 字元老。 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六年,卒于章宗明昌五年,享年67岁。海陵炀王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 历任太原祁县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转运史等职。..

元好问(原文及赏析)

【生卒】:1190—1257 【介绍】: 字裕之,号遗山。 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北魏的拓跋氏,乃唐诗人元结后裔,系元德明之子。 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宪宗七年(1257),享年六十八岁。他自幼好学,七岁能诗,受教..

李俊民(原文及赏析)

【生卒】:1176—1260 【介绍】: 字用章,号鹤鸣老人。 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生于世宗大定十六年,卒于元世祖中统元年,享年八十四岁。 他自幼勤学苦读,成绩过人。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

耶律铸(原文及赏析)

郝经(原文及赏析)

【生卒】:1222—1275 【介绍】: 字伯常,泽州临川(今山西陵川县)人。 生于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享年五十三岁。他是元好问的老师——郝天挺之孙,曾受教于好问。金亡后,家徙顺天,生活贫苦。 于..

刘因(原文及赏析)

【生卒】:1249—1293 【介绍】: 初名骃,字梦骥,又字梦吉,号静修。 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元定宗后称制二年(1249),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享年四十五岁。 三岁识字,过目能诵。六岁写诗,七岁作文,落笔有神。 年刚二十,天..

赵秉文(原文及赏析)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 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生于金海陵王正隆四年,卒于哀宗天兴九年,享年74岁。他幼年勤学苦读,十七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 世宗大定二十五年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