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发展阶段②
从空中拍摄地面的照片,最早是1858年纳达在气球上拍摄的。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才使航空摄影测量成为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一台航空摄影机问世。由于航空摄影比地面摄影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视场开阔、无前景挡后景现象、可快速获得大面积地区的像片等),使得航空摄影测量成为20世纪以来大面积测制地形图的最有效方法。1901年研制了立体坐标量测仪,1909年研制了1318立体自动测图仪,这些仪器主要用于地面摄影测量。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末,各国主要测量仪器厂针对航空地形摄影测量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类型的模拟测图仪器。这个时期是模拟航空摄影测鼙的黄金时期。在我国,模拟航空摄影测量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模拟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用光学或机械方法模拟摄影过程,使两个投影器恢复摄影时的位置、姿态和相互关系,构成一个比实地缩小了的几何模型,即所谓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在此模型上的量测即相当于对实地的量测,量测的结果是通过机械或齿轮传动等方法直接在绘图桌上绘出,如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
由于计算机及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来完成摄影测量中复杂的几何解算和大量的数值计算。这便出现了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仪、解析测图仪与数控正射投影仪,开辟了解析摄影测量的新纪元。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解析测图的思想,限于当时计算机的发展水平,解析测图仪经历了近20年的研制和试用阶段。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使解析测图仪进入了商用阶段。
解析摄影测量的进一步发展是数字摄影测量。从广义上讲,数字摄影测量指的是从摄影测量和遥感所获取的数据中,采集数字化图形或数字化影像,在计算机中进行各种数值、图形和影像处理,研究目标的几何和物理特性,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可视化产晶。这里的数字产品包括数字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测量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等。这里的可视化产品包括地形图、专题图、纵横剖面图、透视图、正射影像图、电子地图、动向地图等。对数字/数字化影像在计算机中进行全自动化数字处理的方法称为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它包括自动影像匹配与定位、自动影像判读两大部分。自动影像匹配与定位是对数字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特征提取和影像匹配,然后进行空间几何定位.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和获得数字正射影像。所获得的可视化产品则为等高线图和正射影像图等。由于自动影像匹配与定位能代替人眼立体观测的过程,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方法。自动影像判读是解决对数字影像的定性描述,并称为数字图像分类。数字图像低级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灰度、特征和纹理等,多用统计分类方法;数字图像高级的分类则基于知识,构成分类专家系统。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还推动了实时摄影测量的问世。所谓实时摄影测量是用CCD多数字摄影机直接对目标进行数字影像获取,并直接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在实时软件作用下,立刻获得和提取需要的信息,并用来控制对目标的操作。这种实时摄影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医学诊断、工业过程控制和机器人观察方面。在陆地车载或空中机载、星载系统中,利用GPS定位技术和CCD影像技术可以实时地直接为GIS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对军用和民用都有极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