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3-2所示为Q点通过有像散光学系统成像时的情形,Q为物平面远离光轴的一物点,Z为过Q点的主光线(倾角很大),将一光屏,平行于物平面沿主光轴移动,屏的位置不同,Q点的成像光束截面形状有很大不同。如上图所示,在位置1时,成像光束截面为长轴垂直于子午面的椭圆;移到位置2时为垂直于子午面的短线;在位置3时又成为一长轴跟子午面垂直的椭圆;在位置4时形成一圆斑,叫明晰圆,可以认为这里是光束聚焦最清晰的地方,是放置照相底片或屏幕的最佳位置;在位置5时形成一长轴在子午面内的椭圆;在位置6时,形成一在子午面内的短线;在位置7时又扩散成跟在位置5时相似的椭圆。上述两条短线(焦线)能量最集中,它们是Q点的两个像。
2.怎样量度像散的大小?
光学系统像散的大小,常用图3-2中两焦线在光轴上投影点间的距离ST表示。T,S它们到理想像面的距离分别为X'T、X's,则
ST=X¢T-X¢S
像散的正负:以理想像面为标准,在右为正,居左为负。
3.像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像散产生的原因是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其单心性被破坏,即原来的球面波已转变为非球面波了。以图3-3加以说明:ox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且n1>n2,P是入射光束的顶点,1与2为入射光束的边缘光线,P′是它们折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P1与P2是两条延长线分别跟oy轴的交点。因为光束是立体的,所以必须考
虑光束中光线的空间分布。要考虑光源P发出的狭窄的空间光束,可将该图绕oy轴转过一个小的角度,则顶点为P的三角形PA1A2展成一个单心光束。折射光束中所有光线的延长线都交oy轴于线段P1P2的范围内。另外,当图绕oy轴转过这一小角度时,P′的轨迹是一小弧线可近似为一小段直线,折射光束中所有折射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其上的各点。可见,以P为顶点的入射光束,经界面折射后,与P点对应的像,不是一个点,而是两条短线,一条是在子午面内的P1P1叫做弧矢像线,另一条是P′的轨迹垂直于子午面,叫做子午像线。也就是说成像的光束已失去了单心性。
①什么叫主截面?
通过光具组主光轴的任何一个平面都为主截面。
②什么叫子午面?
物点所在的主截面称为子午面。
4.有像散时,多个物点的像如何?
轴上点不存在像散,像散是轴外像差中的一种,物点离主光轴越远,其像散越显著。如果物体是由离轴距离不同的多个点组成,则各物点的弧矢像线与子午像线的长短不一样,离轴越远的物点,对应的两像线就越长。
5.像散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像散的大小,与源光束相对于光轴的倾角、相邻介质的折射率、折射面的曲率半径都有关系,并且正透镜的像散差与负透镜的像散差其符号相反。所以,适当地选配系统各球面的曲率,各介质的折射率,以及合理地选定有效光阑的位置等,就能得到对视场角为某一定值的源光束像散为零的光学系统。这样系统叫消像散系统,但它不能对所有方向的源光束都同时消像散。
远轴物点用粗光束成像时,不仅有像散产生,同时还将伴随着慧差和轴外球差的产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