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底片是一种多层结构的元件,如图4-65所示为黑白底片和黑白正片的基本结构。其中片基是底片的支撑体,它用硝酸纤维或醋酸纤维制成。前者比较经久耐用,胀缩率小,燃点低,易燃烧,故常称为“不安全片”;后者牢固可靠、不易燃烧,常称为“安全片”,但是质脆、胀缩率大。近几年来,涤纶片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涤纶片基兼顾了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片基材料。
乳剂层是感光底片的核心部分。它是由悬浮在照相明胶里的卤化银晶粒组成的,晶粒的最大直径为1~2μm,最小直径为0.1μm。从照相的效果上看,晶粒的直径在保证一定感光速度下越细越好。目前常用的感光物质以氯化银和溴化银为主。负片的感光层分两部分,上乳剂层是由感光速度快的物质构成,下乳剂层是由感光速度较慢的物质构成。这种结构可以使底片对照度有较大的作用范围。照相明胶是一种分散物质,它起着不使感光物质凝聚和沉积的作用。
片基和乳剂层之间是结合层,它可以使乳剂牢固地贴附在片基上。底片最上层是保护层,可以防止乳剂被划伤和防止受摩擦作用而产生影像不清楚的“摩擦灰雾”。
片基的背面是背面层,也叫做防光晕层。其作用是吸收掉透过片基的光线,使这部分光线不再反射回去。如果这部分光线返回乳剂层,就会产生双影,或是使背景发亮,影响像的对比度。此外背面层还可以防止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可以使底片在冲洗后出现条斑状的静电花纹。多数感光底片涂有绿色和蓝紫色的防光晕层,彩色底片有涂黑色防光晕层的。
彩色底片更为复杂,它的乳剂层由许多层不同的感光材料组成,以便形成各种颜色。照相纸和干板也是重要的感光元件。它们的结构,除了在支撑体材料上有所不同之外,与感光底片没有很大的区别。照相纸的支撑体是硫酸钡浸过的纸基;干板的支撑体是玻璃。
感光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基本上是一种光化作用结果。在光照射下,卤化银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它们聚积在受光点附近,形成一个银斑,这银斑通常称为“潜影”。把这样的底片放到显影液里,靠近“潜影”的银离子继续还原,使银斑的密度加大,直到形成可以清楚辨认的黑度。
图像的质量,如条纹分辨率,图像清晰度和层次,颜色还原等,除了与照相的条件、物镜的质量、拍照时用的光学参数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底片的特性和洗印的条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