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是创作思想的再现过程,就是围绕主题思想,通过艺术手段,将画面里的各部分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使主从关系分明,前后照应,互相衬托,也就是调动一切造型手法来充分表达主题思想,使要表达的对象在画面上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构图也是在拍摄前通过取景器选择主要景物,确定画面的过程。因此,构图是拍好照片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取景是拍摄前的
思考,那么构图是随着取景的开始而开始的。不同的是,取景是以拍摄者按下快门而告终止,而构图却还在延续。这是由摄影的瞬间特性决定的。拍摄者在按快门的一刹那取景中,是要考虑构图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拍摄对象稍纵即逝,不允许拍摄者周密思考,只能先抓拍下来再说。这样就可能使一张底片“先天不足”。先天不足,可在后期制作照片时,重新构图加工,但这种再构图,是为了弥补拍摄时的某些构图缺陷,绝不能因此对拍摄取景时的构图掉以轻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拍摄照片的构图过程有两次,第一次是拍摄者在取景按快门时完成的,第二次是在照片制作时,通过画面剪裁实现的。下面介绍的常见构图形式,是拍摄者在取景时可参考的种种形式,至于后期制作中的再构图,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讨论。
1.竖构图
一切景物的外轮廓,都表现为一定的线条组合。不同外形的物体,有不同的外形线条。林木多表现为竖直线条;高楼、油田井架、电线杆等,也都表现为竖直的线条。就一般规律而言,凡表现为竖直线条的景物,都适合运用竖构图。此时,拍摄者可把长方形的取景框竖起来取景,如果使用的是方形取景器,就要注意留出两边准备剪裁掉的景物。运用竖构图,可以表现出景物的雄伟高大。
把画面处理为竖构图时,要注意使垂直线条有疏密变化,不要让垂直线条平均分割画面,不要使之齐刷刷的一般高,失去高低起伏的变化,显得过于呆板。究竟在什么情形下可使用竖构图,这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由于景物是客观存在的,摄影表现手法要适合表现的对象,但不能千篇一律。有时一些景物尽管表现为竖直为主的线条,一些作者却反而采用横构图。两种不同的构图方法,产生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这说明任何一种景物,由于拍摄者的感受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一样。构图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拍摄者应当努力使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都得到最充分、最生动的表达。
2.横构图
横构图就是运用横画面来拍摄景物。景物外形的主线条为横线时多半采用横构图,能表现宽广、开阔、磅礴的气势。
在横构图中,经常会遇到水平线、地平线分割画面的问题。所以,拍摄应注意,勿使这种横线将画面分割成上下两等份,也就是说,不要把水平线或地平线放在画面正中间,要么将照相机镜头抬起一点,使水平线(地平线)降到画面的下半部,让天空多一些。要么将照相机镜头压低一些,让水平线或地平线处于画面上半部。不要让地面或水面与天相接的交界线呈横直线,应千方百计选取有起伏变化的线条。
无论是采取横构图,还是采取竖构图,摄影者都要留心观察景物表现出来的主线条,不要使主要的横线条或竖线条穿过整个画面。因为这些横竖线条的存在,会把整个画面分开,破坏整个画面的整体感。
3.动向与呼应
运动的物体都有动向问题,拍摄者在取景构图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拍赛跑的运动员。我们总要在他们的前方留有空间。这种空间留多大,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动态。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照片中往往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它在画面上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白纸上有一个黑点,它能抓住人们的视线,并引导人们扫视它的周围。假如把这个点放在画面正中
的位置上,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稳定静止的,不利于表现动态。只有让这个点偏离画面的中心,才易于造成欲落飞下的动势。表现正在运动的物体时要注意这一点,拍摄一些并非运动的物体也要注意这一点。例如拍摄一座建筑物,它虽不在运动,但它总有正面与背面之分,在建筑物的正面,一般都要留下一定的空间。拍人物照片时,在人的眼睛前方不能有景物阻挡,否则也会给人一种难受的感觉。而且,在拍摄照片取景的时候,可以把一切景物都视作运动的物体,还必须研究并考虑它的动向,适当留出表现动向所需要的空间。
呼应与动向是紧密关联的。作为一幅照片,它自有其形象与内在意义的完整性。拍摄主体形象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陪体与主体又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拍摄者应当努力反映这种联系,使之有呼有应,互相照应。我们说的这种完整性,不是指拍人像必须四肢齐全、五官完整,有时不是甚至只取其局部吗?这种完整性是指画面反映的内容完整,含义和解释的完整,画面结构的完整,看其能否把人的视线引向画面的视觉中心,并继而能把这种视线引导到它的四周,又回到视觉中心上来,形成完整的视觉运动曲线,这种完整性体现了画面形象内在意义上的完整。
要正确反映景物的主次及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在构图中应当逐步学会精心组织画面的各个对象。摄影不能像绘画那样自如地安排画面,摄影不可能搬山移水,来适应拍摄者主观的理想构图,拍摄者只有围绕被摄对象转,从各个不同的方位,要上下左右,前后正中都看一看,以寻求出能吻合自己表现意图的角度,把被摄对象有主有次地“安排”到取景框中。
在表现被摄对象间的呼应关系时,还要注意怎样使画面均衡。均衡,就是一些摄影家常说的:“小小砝码可压千斤。”均衡并不等于绝对平衡。画面均衡,才能给人平稳的感受,反之,则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心理影响。
4.全景、中景与特写
拍摄者在摄取景物中,因为距离的变化,拍摄出的照片通常有全景、中景与特写之分。
全景,就是展现景物全貌的。拍一张人物的全身像,就是人物的全景,通过这张人物的全身像,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被拍摄者的基本特征。拍一张会场照片,就得把整个会场的规模、气氛表现出来。拍摄全景照片,能从宏观上展现景物的全貌,它适用于表现大场面,反映出一定的气氛和气势。
特写主要是反映被摄对象的局部和细部,于细微处见精神。比方说拍人物照片,就只拍人物的头部,抓住其最有代表性的眼神和脸形以及五官特征,乃至皮肤质感、头饰中的某些细节,着力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特有的气质。特写与全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全景取其势,特写抓其神,拍摄者可在实践中细细领会。
中景是一种介于全景与特写之间的画面形式。中景既有全景的某些特点,又不失特写某些细节的妙处,适合表达情节、传达感情,因此为很多拍摄者经常运用。比如说拍人像,既不是拍人的全部,也不是只拍头部,而是拍大半部。这样,拍摄者可充分借助被摄者的手势,抓住其形态动姿,反映出被摄者。更多的是拍被摄者与周围人、景、物构成的某些联系,揭示人物所处的环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景)之间的特有内涵。再比如拍某一产品,不像运用特写那样,光拍产品的局部、细部,从微观上表现产品,也不像运用全景那样,从大处着眼,整体入手,而是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中景,使
人通过画面能认识整体,又能体察细微。由于景别的分工不同,中景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初学者要在拍摄实践中学会比较,根据不同的拍摄要求,选用最佳的景别。
还有人把景别分为大特写、小特写、中景、近景、远景、全景等,这只不过是把特写、中景、全景,根据拍摄距离的变化,进一步细分了。
在运用全景、特写、中景中,因拍摄角度的不同,又可分平摄、仰摄和俯摄。平摄与人的视线相接近,较能真实地再现被摄对象;仰摄,可表现高大;俯摄,可展现宽阔。在拍摄表现深远景物时,要注意选择远景与近景的陪衬对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拍高山大川或高楼大厦,不要轻率的把近处的小树放到取景框以外,要知道,把近处的树木拍进画面,会给人一种印象,仿佛能听见树在说,我在这儿,它在那儿,从而有远近感、大小感。
5.光线和影调
随光线的变化,影调也在变。我们在取景构图的时候,不要忘了利用采光来突出主体。光线的不同,反映到一幅照片上,影调也不同。从白色影调,过渡到黑色影调,此间变化是十分丰富的,有白,而后极浅灰,直至浓黑,由白过渡到黑,色调渐变缓慢,这就是通常说的层次丰富,它给人柔和与细腻的感觉;反之,则给人简洁粗犷的感觉。以白为主,或大面积浅色调的照片,称高调照片,表现明朗、高洁、轻飘。以黑为主,或大面积深黑灰色调的照片,称低调照片,表现深沉、浑厚。中间调照片是指明暗对比适中,影调层次多,黑、白、灰兼而有之的照片,平时我们所拍的和所见到的照片,大多数是中间调照片。拍摄者在取景构图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光线的效果,全面考虑被摄对象的特征,自己表现的意图,确定基调,并善于利用影调来突出主体,表现主题,传达感情。影调对比强,视觉冲击力强;对比弱,视觉柔和;全黑,给人沉闷的感觉,有的则体现庄严、威武、神秘;灰白,洋溢着青春气息,充满活力,有的则体现缥缈虚无。在影调上,要防止黑、白、灰在画面上等量分布。
6.构图图示
①不要让水平线把画面一分为二,如果天空云彩美丽,可多留些天空部分,要么就给地面多留一些。同时注意尽量不要让水平线从画面横穿到底,要使它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②一般不要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应将主体放在照片靠左或靠右的1/3处,并运用其他景物陪衬,以均衡画面。
③不要让带有指引性的线条把你的视线引向画面外,应设法将你的视线引向主体。
④根据被摄景物的形状,确定画面构图的横竖,不要将明显的竖直线条形状的景物,安排为横画面;也不要将横直线形状的景物,安排为竖画面。画面主体的安排要大小适中,不能太大或太小,太低太高也不好。景物是照片的主体,背景不宜太大。
⑤呈水平的直线与垂直直线会合为“L”形的构图,形象突出,主体醒目,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构图形式。
⑥“C”形构图是由“L”形构图,加上悬挂的顶部而形成,它能把你的视线集中在画面上。
⑦呈“S”形的构图,画面有纵深感,柔美悦目。
⑧“十’字构图,画面集中,主体突出,同时具有一定的线条形式美。
⑨环形构图,具有向心、会聚的作用。
总之,一幅构图好的照片,可使景物得到充分的反映,其艺术价值如何,首先要看它所表现的内容。仅有好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与内容相一致的优美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摄影者只有通过结构明确、光线协调、色调和谐、情节生动的构图,拍摄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照片,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使人赏心悦目,得到美的艺术享受。但是好的构图不是轻而易举能得到的,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生活中观察纷纭繁杂的各种事物,找出具有美学价值的物体,通过视觉触发灵感,这样才有可能拍出优秀作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