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的具体要求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的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或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能是活跃的。题材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最有趣的要素。
构图方法和构图语言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也没有什么条文可遵守。要
理解构图,参与构图实践,就必须对几千年来艺术领域里人所共知、行之有效的那些普遍原则有所理解。
关于构图方法,没有像技术资料那样现成的表格、汇编、手册可供利用。若干年前,有人曾想把构图方法汇编成书,把金字塔式的危锥形、圆形以及车轮辐射形等基本构图形式收录其中。显然,有些古代大师在他们的一些绘画中已经使用过类似的构图形式。迄今为止,曾经产生过多少杰出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但是,如果企图按照某种基本格式去分析它们的构图,那么,分析的结果,与其说是一目了然,倒不如说是强词夺理。
那些企图使构图符合一定模式的摄影家必定会发现,所得到的不是老框框,就是给作品加入了牵强附会的成分。
这样的构图,即使安排得十分工整,面面俱到,由于不可避免地过分雷同,也必然令人生厌。因此,这种构图模式是否有用,值得怀疑。
另一方面,单凭直觉构图,或许能够产生一些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带有偶然性,不能保证把摄影家想要表现的思想传达给观众。
在构图的所有要素中,形状可能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相当多的摄影杰作之所以获得成功,或者是它单靠物体的形状具有戏剧性的效果,或者是依靠几个物体的形状微妙地相互作用。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形状才是构图的基本要素。
另一方面,在许多优秀照片中,物体的形状却又无关紧要。在艺术上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它和手工技艺不同,并没有什么标准固定可言。对于摄影家来说,形状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值得密切注意。
生活中不存在孤立的物体,我们所遇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每件物体都和其他物体互相联系而存在。如果我们在一个圆形的四周加个边框,由于和边框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它便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边框所包容的空间叫作画面。画面里的形状或物体叫做图形。
只要图形一进入画面,就会出现形状设计中第三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即背景空间。这个第三要素与前两个要素——图形和画面一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如果我们利用同一图形和画面,只是把图形放在画面的不同位置上,使背景空间发生变化,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背景空间的重要性。
图形在画面上稍一移动,背景空间的形状也就随之而改变,从而影响了整个构图。这种影响虽不易察觉,但起的作用却相当巨大。
画面每变化一次,所形成的对图形的包围圈就不相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而且也使背景空间的形状截然不同。
根据拍摄对象的色调和我们希望强调的程度,上述各种安排可作如下的变化:
亮调物体衬在暗调的背景上;
亮调物体衬在中等色调的背景上;
中等色调的物体衬在亮调的背景上;
中等色调的物体衬在暗调的背景上;
暗调物体衬在亮调的背景上;
暗调物体衬在中等色调的背景上。
改变画面中图形的大小,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化形式。
在摄影中,任何一个要素如果离开其他要素,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色调、质感和大小三者的相互作用极为重要,不得稍有偏废。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的确稍有侧重,我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对那些引起视觉兴趣的特征集中地分别进行研究而已。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这个原理并提高视觉的洞察力。
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能看到视觉世界中许多有趣的形象,这些形象过去你也曾多次遇到,但却并未注意。这种新培养出来的意识正是一个摄影家最宝贵的才能,这就是透过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摄影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把事先想好的美学构思加在拍摄题材身上。相反,摄影家依靠他的特殊敏感,能对题材的感人因素做出即兴反应,并从题材本身获得需要集中表现的美的素质。
所以,必须培养自己观察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这就是你取得经验的基础。有了这些经验,才能促使你对某个情景作出瞬间的视觉反应,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其实,大量的艺术创作都是直观的,大部分构图也是如此。不可能有什么规则,因为任何规则只能抑制个人的即兴表现力,并导致作品题材陈旧、千篇一律。
很多卓越的摄影家创作出的优秀构图完全是出于直观。当他们听到别人说他们创造了艺术作品,并且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们才开始分析那些艺术作品所遵循的标准,并提出指导他们今后工作的一些原则。
自从摄影变成了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后,摄影家们也一直在考虑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在过去的100年岁月里,人们花费了很多心思,去研究那些影响构图要素的设计原理。有些原理,如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和突出的地位等,在摄影练习指南上都曾经提到。清楚地了解这些原理,对于解决任何构图问题都大有好处。特别当牵涉到两个更多形状的结合问题时更是如此。
在构成视觉艺术的各种要素中,明与暗对摄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暗和明,照片中各种物体才成为可以看得见的形象;所有其他要素,包括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实际上都是明和暗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直到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摄影的实质就在于依靠光线发生作用,也就是依靠光线通过镜头对感光材料发生作用。
没有哪一种造型手段能像摄影那样,用从纯白到纯黑的无数个灰色层次的变化,把物体的立体感生动地表现出来。没有哪一种造型手段能像摄影那样,在一个平面上向人们提供凸起和凹下的感觉,从而构成一个逼真的立体形状。
在明暗的运用方面,摄影家的眼界必须更加开阔;不要认为它只是清晰地记录影像的一种手段。除了构成画面和产生立体效果之外,明和暗还有很大的艺术表现能力。它是一个有效而独立的构图要素,是表现和烘托气氛的最有力的手段。
为了造成特定主体的适当气氛,并像你所希望的那样表达感情,往往不必拘泥于实际情况,而把明和暗看成独立的实体。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制订出一个一览表,用以列出通过明暗配置造成气氛的方法。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每个人的经历、经验、风格和判断能力来决定。
虽然亮调能够表现温暖,但是它也能够表现寒冷、遥远、空虚、暴露无遗和清晰明快。暗调可以表现宁静,也可以表现寂寞;可以表现停滞,也可以表现危险。
从许多方面来看,光线和音乐有相似之处。它能够变换轻重和强弱。自
然光有着很大的调节可能和适应性。人工光能产生极为丰富的层次变化,效果如何,取决于灯具和应用方式。
作品的艺术性关系到整个画面空间,绝不是主要物体得到满足的表现就算完事。正像画面中多余的物体能降低主体的感染力一样,明暗配置不当也会削弱构图效果。因此,摄影家不能只限于判断画面主要部分的明暗,他必须对照片的每个部分的明和暗给予同等重视,才能判断哪些有利于整体效果,哪些不利于整体效果。
因为构图要素和构图原理都是抽象的概念,所以需要从完全抽象的角度去考察它的性质和作用。如果把具体可辨的物体从画面上排除掉的话,这种概念才能表现得更清楚,理解得更明确。
有时候,视觉要素和构图原理的作用容易被混淆。视觉要素就是形状、线条、明暗、质感和立体感;它们可以被看做是照片的组成部分,正像我们把构成主题的景物看成是照片的组成部分一样。构图原理就是对比、节奏、优势、平衡和统一;它们是艺术家把各个分散的部分组成一幅完整照片时所采用的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视觉要素是传达视觉信息的语汇,正如词是传达语言信息的语汇一样。在特定环境下,语言交流中的一个词,通过它的声音或含义就能圆满地传达一个概念,不需要更多的词。同样,只用一个形状、线条或立体物也能表示一个视觉概念。有时候,这种极其简练的表现手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对视觉的要素来说,情况大体相同。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互相加强效果的作用。如果它们不是按照某一前提加以组织,艺术家的意图就无法表达。对比、节奏、平衡和统一这些原理,是艺术家用来把所有设计要素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工作方法。这个工作过程——选择能够表现摄影家意图的视觉要素,根据各项原理,加以适当安排,就是照片的构图。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在某些情况下,设计被理解为装饰(即创作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的图案),或对某一结构外表的修饰。但设计的更精确的概念是它的原始含义——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是在苦思冥想之后就能轻而易举编排成功的一道工序。构图不是给一个有毛病的照片开列处方。构图也不是一个用来建立质量标准的尺度。摄影家不能认为视觉概念是一回事,而构图是另外一回事。它们二者是完全互相依存,彼此不能分开的。
由于构图原理被笼罩上一层玄虚的气氛,构图过程被说得比它原来的含义更为复杂。事实上,它本来的含义只是使用视觉要素的一些方法。目的是吸引注意力井抓住注意力,使得艺术家对现实的见解和看法作为一种思想向观众表达清楚。如果现在做出选择的话,毫无疑问,摄影者的思想及其表现方式要比那些原理更为重要。
构图方法本身是很有意味的。艺术家不仅要有一个意图,而且要把这个意图用独特的、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过去,题材画面完全压倒了画面的组织结构。今天,画面的组织结构本身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单独成为照片的基本趣味所在。
构图原理不是随心所欲地凭空设想出来的,它起源于人们对有条理的安
排所做出的反应。它来自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对他们的追随者的教导,来自对几千年的艺术名作的研究。无论早期的或现代的艺术家,都把它作为一种手段,用来给作品创造趣味,保持趣味。毫无疑问,它并不是狭隘刻板的、限制艺术家创造的清规戒律。运用构图原理,能把具有不同大小和不同吸引力的形状、不同的色调和质感以及形形色色的拍摄对象联系起来,使中心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像各个活动领域一样,在构图学方面的著作家和教师们曾经系统地阐述过构图的程序,指望艺术家们能够有意识地把它用到作品结构中和作品分析中去。他们希望通过具体的指导,收到具体的效果。
对于发现这种程序的艺术家来说,这种程序可能是很有用的。但是要把这种个人的工作方法强加于别人,就不妥当了。如饥似渴地探求知识的人可能被这些圆满而有条理的方法所打动,但他最后必然会认识到,这样的方法把思维过程限制在事先想好的别人的模式里去了。这种方法的艺术效果比在事先画好的草图里“对号着色”好不了多少。
初学者往往不是专心致志地亲自处理视觉刺激源,而是寻求适合模特儿的现成样本,用来死记硬背;往往不是用惊奇感和好奇感在平凡的事物中进行探索,而是被引导去从壮丽的自然现象中和古怪的人为事件中,寻找可以模仿的题材。
根据一般经验,视觉刺激源是无限的。人们需要透过外表去仔细研究,才能认识主题,发现个别部分的视觉美点,以及这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影响。
关于感觉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有许多值得讲的。事实上,每个视觉结构的基本原理,都能被科学地解释。
对比在摄影中的意义,比大多数摄影家所能认识到的要广泛得多。在他们看来,对比只不过是选用等级适当的相纸和合理控制负片密度所得到的那种明暗差别而已。
在构图学中,对比是指有效地运用任何一种差异——大小、形状、方向、质感以及内容上的种种差别,像明暗之差一样,都可以用对比。
通过差异进行对比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把注意力吸引到主体的主要部分,并使这个部分成为压倒其它部分的趣味中心。对比和“布局”配合起来,可把观众的目光直接吸引到我们所要表现的主要意图上来。
缺乏各种对比的照片是单调乏味的。要使这种照片增色,就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强调对比。使明者更明,暗者更暗——这种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是使一幅呆板的照片焕发光彩的传统验方。
对比离不开变化,有了变化才能产生差异。由于艺术大多渊源于自然,而自然界又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我们也不可能避免地要感受到变化,并把它摄入镜头。然而,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在其变化的瞬间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又是如此地杂乱无章,以致摄影家不能不像戏剧导演那样,想方设法发挥次要事物的配角作用,以烘托他的中心思想。这样,观众便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作者所选定的趣味中心了。
为了取得对比的效果,必须使发生变化的地方看来清晰醒目。在一定条件下,特别在由各种类似事物构成的环境中,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产生显著的效果。
内容对比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和大小、形状、色调、方向和质感的对比有所不同,它并不是每张照片中必不可少的。表现主题,可运用多种
方法。究竟应该选用哪一种对比手段,则取决于主题,取决于摄影家的观点,以及观众的兴趣爱好。
面对艺术家来说,他必须在无秩序中寻求秩序。面对着形状、色彩、质感各自不同的大量拍摄对象,摄影家的脑子里总是不断地盘算着怎样从杂乱无章之中理出和谐的因素来,这就最丑中之美;而这里所谓的美就是条理感。在混乱之中,特别当主题或景物本身缺乏固有美的时候,这种条理感是很难发现的。
把画面各个部分组织起来,也是构图的实质所在;只有这样,被摄事物和你的既定思想才能得到成功的表达。补充景物可以出现在画面上,但它们只能处于次要地位。
题材中对立因素的数量和对立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它们被强调的程度。如果一张照片的每个部分包含的对立面太多,就会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但是,如果一个题材适合于表现混乱,而混乱正是摄影家想要表达的气氛,那么,就是大限度地利用差异和对立吧!
前面讲的是差异的作用。相反地,把相似物体适当地结合起来也能取得和谐的效果。这里,我们要把特征相近的物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和研究。
其实,这两种情况并没有矛盾。因为不管碰到的是什么题材,摄影家为了拍出最好的照片,都是要把它们当作视觉材料加以发掘和利用的。要作出符合摄影美学的处理,关键在于题材本身能够说明什么,摄影家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是什么,他选择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像音乐听众预测节拍一样,摄影作品的观众也能在一组相似形象中辨认某一形象,并且预感它的再现。经过合理安排后,有节奏的动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画面移动,满足他们的视觉感受,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圆形和间隔的不断重复,从无秩序中引出了秩序,给人以很大的满足。
因为它是音乐和诗歌中的节拍在视觉上的表现,所以把它叫做节奏。
节奏是有秩序的进程,它提供着可靠的格局和步调。一旦建立起一定的节奏,我们就能够预见它的连续出现。保持了节奏,我们就会感到愉快。
由于节奏具有高低起伏的一定格局,它就成了激发情感,表达情感的理想手段。它除了具有实际的感情方面的作用以外,也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领域里最有影响的因素。节奏能激发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
在有节奏的作品中,不见得每个物体都十分相像或每个间隔都完全相等,也不见得都是严格地重复出现的。它不是机械式的,而是有着微妙的差别和变化,正是这些差别和变化给作品增添了趣味。
比起其他构图原则来,节奏更能引起视觉的快感。它有很大的活力,即使最平淡的题材,只要发现了和再现了某种节奏,照片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节奏最简单的形式,是通过某一形象,以相同的间隔重复出现而形成一定的格局。任何物体,任何构图要素都可以用来构成节奏。形状、线条、影调、质感的重复出现的间隔,都能构成节奏。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成就的摄影家,都对摄影构图的抽象原理和要素有极深的造诣;他们重视这些原理和要素的研究并善于运用它们。这些要素和原理至少是使作品具有魅力的可靠手段。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个人的倾向性和所偏爱的构图组合形式。这些会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表现出来,成为他的作品的标志,并使他的作品具有独树一帜的个人特点。
在摄影构图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把掌握各种要素及其应用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机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