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生前就被誉为“新牛顿”和“人类史上*伟大的学者之一”,至今仍被视为20世纪的偶像,甚至被选为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他的肖像出现在钞票和邮票上,出现在各种报刊杂志、图书的封面上,目前至少有三出爱因斯坦歌剧,许多小说、故事和专著的书名里都有他的名字,德国甚至有十余所爱因斯坦高级中学。在《爱因斯坦在柏林》中,作者从爱因斯坦同时代人的眼光人手观察他以及柏林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氛围,讲述了爱因斯坦以及和他同在柏林生活的人,并叙述柏林这座城市和爱因斯坦生活于其中这段时期的文化史。作者设法把这位多才多艺的天才人物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和柏林这座多元都会的命运结合起来,大有助于理解这位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
书籍特色
从1914年4月到1933年3月,柏林与爱因斯坦,一座多元都会与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一样处在生命的动荡与巅峰。这一时期的柏林不止一个,在不同人的笔下,柏林具有多种面貌:它是政治狂热的柏林,艺术或学术的柏林,剧场、讽刺剧和电影的柏林,工人斗争和著名艺术家奇勒讽刺漫画里的柏林。这一段时间,柏林迅速发展成欧洲高水准的学术文化重镇,并跃升为德意志帝国的真正首都,成为政治人物和科学精英念兹在兹的大都会。爱因斯坦则在柏林登上生涯的高峰,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奖。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当时的柏林相似的特质:他不断被视为天才物理学家、平易近人的男子、举世瞩目的和平之友,以及雅俗共赏的科学贡献者。在文化和社会领域,他也频频现身。
经由学界、同事、文化界的交游圈,一个与爱因斯坦相关的人际网络逐渐成形。在柏林他活跃于知识精英圈,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犹太认同感,一种非关宗教的种族文化归属。柏林政治的动荡,极大地冲击了爱因斯坦的生活,纳粹主义者的疯狂行径,终于促使他决定在异乡普林斯顿小镇了此残生。1933年3月,爱因斯坦永久离开了柏林。
作者简介
胡贝尔·戈纳(HubertGoenner),物理学教授,在哥廷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教学及研究,著有《爱因斯坦相对论》(2005年)。
李中文,台湾辅仁大学德文研究所硕士,曾翻译过不少伊斯兰世界史方面的作品,例如《穆斯林发现欧洲》、《亚历山大大帝》、《神秘古兰经》、《巫师与巫术》和《海盗》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