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全用事实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不带主观的成见,不加主观的议论。对谱主历来有争议的方面,不同的记载。不同的评说,皆予并存。例如,丁文江任上海总办时期的活动。谱中收入当时各种舆论评说的同时,也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评论一并收入。这本年谱的编辑体例堪称完备。全书包括“谱前”、“年谱”和“谱后”三个部分。在“谱前”部分,颇详细地交代了丁文江出世前,西方近代科学,特别是与地质学相关的科学在中国被引入和初步传播的情形。如此。人们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丁文江等开创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历史意义。“谱后”,一般年谱没有这一部分。但对于丁文江这样影响很大而争议甚多的人物,就显得很必要。我们读了本书的“谱后”部分,确能进一步了解丁文江的历史贡献和他应当占有的历史地位。在“年谱”,亦即正文的部分,于每一年,扼要交代当年发生的大事,并介绍与谱主个人及其事业相关的人士之生卒。凡谱主的重要活动,连带记出当时或稍后有关人士的评论与追忆。年谱都是“以年系事”,年代是中心线索。但这本年谱在记叙中颇注意到一件重要史实的首尾关联,即是作者在《编撰说明》中所说的“大事编年与记事本末两体并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书后附录了若干种《索引》,例如《人名索引》《书名索引》《引用报刊索引》《引用档案索引》等等,极大地便利
于读者的检索。
本书由于作者采取严格科学的态度,充分揭示历史事实,彻底打破了教条主义贴标签式的人物论评与研究的方法,时时处处让人关注具
体的历史情境和具体的历史事实,通过深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了解具体的历史事实,产生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这中间颇有一些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叙述,但诚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是从矛盾的叙述申清理出来的。例如,对于丁文江担任上海总办,当时的大多数舆论与南方的国民党及共产党的评论是迥然不同的。但由于事实充分,所以不影响人们对之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样地,同一个人,由于历史情境变化,对丁文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比如同是中国地质学开创期的,亦被丁文江引为重要朋友的科学家李四光,他在解放前与解放后对丁文江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丝毫不影响人们透过事实,看出历史的真相。
书籍特色
★近代史研究专家耿云志研究题序,近代史研究员宋广波编著★搜集材料详尽,包括政府公报、公私档案、报纸期刊、丁氏及其家人、朋友的书信、相关人士的著述、日记、回忆录、访谈录等
★书前附有丁文江照片、资料、手迹等,内容充实、体例完备
★为研究丁文江提供重要参考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县黄桥镇人。他的曾祖父早年在浙江做官。丁文江出生在书香门第、绅士之家,从小受到极严格的教育,从而养成了好习惯和好品德。丁文江是我国早期卓越的地质学家,对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生建树甚多,是我国近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丁文江是很活跃也很有魄力的人,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地质学外,他对于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人种学以及经济、外交等,都有相当的研究和造诣,他能阅读俄、法、德、日、英等文字的书籍,能说英、法、德三国语言,英语尤其流利。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凡是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想到就做,并做得很好。蔡元培先生说:“在君先生是一位有办事才能的科学家。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代稀有人物”。
丁文江是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其科学贡献并不限于地质学一门,他在地理学、古生物学、人种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创获。他既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是一位有代表性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但就是这么一位如此重要的人物,却长期对其研究不够、重视不够。
作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完全用事实还原历史,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不带主观的成见,不加主观的议论。对谱主历来有争议的方面,不同的记载。不同的评说,皆予并存。例如,丁文江任上海总办时期的活动。谱中收入当时各种舆论评说的同时,也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评论一并收入。
这本年谱的编辑体例堪称完备。全书包括“谱前”、“年谱”和“谱后”三个部分。在“谱前”部分,颇详细地交代了丁文江出世前,西方近代科学,特别是与地质学相关的科学在中国被引入和初步传播的情形。如此。人们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丁文江等开创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历史意义。“谱后”,一般年谱没有这一部分。但对于丁文江这样影响很大而争议甚多的人物,就显得很必要。我们读了本书的“谱后”部分,确能进一步了解丁文江的历史贡献和他应当占有的历史地位。在“年谱”,亦即正文的部分,于每一年,扼要交代当年发生的大事,并介绍与谱主个人及其事业相关的人士之生卒。凡谱主的重要活动,连带记出当时或稍后有关人士的评论与追忆。年谱都是“以年系事”,年代是中心线索。但这本年谱在记叙中颇注意到一件重要史实的首尾关联,即是作者在《编撰说明》中所说的“大事编年与记事本末两体并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书后附录了若干种《索引》,例如《人名索引》《书名索引》《引用报刊索引》《引用档案索引》等等,极大地便利
于读者的检索。
本书由于作者采取严格科学的态度,充分揭示历史事实,彻底打破了教条主义贴标签式的人物论评与研究的方法,时时处处让人关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具体的历史事实,通过深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了解具体的历史事实,产生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这中间颇有一些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叙述,但诚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是从矛盾的叙述申清理出来的。例如,对于丁文江担任上海总办,当时的大多数舆论与南方的国民党及共产党的评论是迥然不同的。但由于事实充分,所以不影响人们对之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样地,同一个人,由于历史情境变化,对丁文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比如同是中国地质学开创期的,亦被丁文江引为重要朋友的科学家李四光,他在解放前与解放后对丁文江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丝毫不影响人们透过事实,看出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