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初版于1934年的伦敦,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溥仪被质押苏联期间,苏联人就是以这本书为线索对他进行问讯的。溥仪编撰《我的前半生》一书,绝大部分史料亦参照庄士敦这本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行文老辣,颇有文采。该书也是毛泽东喜欢的书籍之一,据毛泽东的英文教师章含之回忆,当年他们练习英文文法时,所列的参考书中即有庄士敦这本书。书籍特色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溥仪》讲述了作者庄士敦担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教师期间,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庄士敦开启了自己的帝师生涯,成为了溥仪的老师。这一年溥仪14岁,庄士敦45岁。庄士敦带着先进的西方思想与现代科学步入紫禁城,为这个古老皇宫带来了新气象。庄士敦的到来让自幼封闭宫中的溥仪大开眼界。在这位洋夫子的引导下,溥仪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辫子,在宫里装上电话,骑起自行车。庄士敦则对这位特殊的学生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在本书中,庄士敦以洋帝师的独特视角,披露了末代皇帝在紫禁城中的生活细节,以及大量鲜为人知的宫廷文化、习俗和秘事,也从他的立场回顾和反思了清王朝灭亡的全过程和历史逻辑,讲述在国民革命的影响下,溥仪*终丧失特权,离开紫禁城的惶恐生活,将溥仪经历的人生落差描述得惟妙惟肖,能让读者看到鲜活的历史场景。
作者简介
庄士敦(1874年10月13日—1938年3月6日),英国人。他是“辛亥革命”之后,惟一进入小朝廷的帝后生活之中,并在紫禁城中生活过的外国人,也是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拥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庄士敦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1898年赴中国,在华生活工作三十多年,醉心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后成为著名汉学家。1919年,庄士敦应邀至紫禁城担任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1930年返回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其间,庄士敦指导过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庄士敦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从北京到瓦城》《佛教中国》《佛教徒的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中国戏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