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风俗逢十遇五,应该隆重庆贺。《罗学》第五辑的问世,标志着以研究罗贯中的生平、思想和著作为中心的学刊创刊五年了。五年的岁月时间虽不长,但我们走得很淡定,不忘初衷,探讨学术,团结学人。回顾从初创到今天,*感欣慰的是清徐罗贯中研究会同仁的定力——文化自信,源于他们对罗贯中故里的乡愁和眷恋,没有他们积极而主动争取清徐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给养,没有他们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团结和合作,没有他们的低调、务实和敬业,就不会走到今天。我们知道这五年《罗学》出版的经费,靠的是清徐县财政的支撑,而这期间正是清徐经济转型时期,财政并不宽裕,但清徐党政领导还是想方设法安排《罗学》的出版经费,一点一滴地建设文化清徐。对此,我们深深地向清徐党政领导、清徐罗贯中研究会致意。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刘世德先生一直支持和关注《罗学》的筹建,甚至稿源和选题,也很关心。我们在纪念《罗学》创刊五周年,不能不首先想到为《罗学》的掘井人。去年冬在周瑜故里召开的“舒城会议”上刘先生从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把重担交给了年富力强的著名学者关四平,担任了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名誉会长。原打算第五期安排刊载对他的访谈,以此形式表达,刘先生作为中国三国演义学会首创会长,连任28年所做工作和贡献,以及他本人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成果。我们已经将访谈提纲送给了他,但他很低调,再三表示不愿张扬。因此,本期刊登刘先生为著名学者张锦池大作所作的序言,是临时调换的一文。
学会是做学问的,离开了学问,就走偏斜了。《罗学》创办四年后,在“舒城会议”被正式定为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学刊。这一决定无疑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办好学刊。一个学术刊物的生命力,根本就是学术品味。我们粗粗地浏览了这五辑的目录,已形成《罗贯中研究》《三国演义研究》《水浒传研究》为重心的学术栏目,发稿多、作者广、档次高,在学术界好评连连。不足之处是关于罗贯中的研究,除《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外的其他著作,如《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以及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明显稿源不足,待开拓的空间还很大,需要加大组稿的力度。我们常常凭借着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中活动三十多年的人脉关系,尽力捕捉好的稿件,在浮躁的腐败的学术大环境下打造一块净土。我们虽然无力改变当前抄袭造假、学术乱伦、买卖论文等学术腐败横行的态势,但我们有净化自己的操行的意志,保持自由的精神,坚守独立的思想,摒弃浮躁风气、功利心态,安安静静地做学问,努力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成果。
《罗学》出刊后,引起学者十分注目的一个栏目《访谈·回忆》,不断受到点赞。这个栏目专门记述为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研究做出成绩的学者,其中有许多是已逝的学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研究罗贯中和《三国演义》做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治学方法、探索精神,以及栽培后学的高风亮节,对我们是一种学术的传承,是一种情感的重温,是一种人性的绽放。对已故的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谭洛非、李悔吾、陈辽,著名学者朱一玄、李厚基、李春祥、赵庆元、刘昆等回忆文字在《罗学》中出现,他们音容笑貌又流荡在字里行间.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欣慰、回忆和力量。我们将把这个专栏继续办下去,竭力办好。
不久前,中州古籍出版社向社会宣告:“向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出版中心进发”,重振上个世纪80年代该社的雄风,打造新时代的出版重镇。《罗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仅在这里出版,而且借势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
书籍特色
作者简介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学刊,清徐县罗贯中研究会于1991年在罗贯中故里清徐县成立。研究会目前有会员50余人。成立以来,在清徐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并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罗贯中与《三国演义》资料中心”,收藏罗贯中作品和研究专著800余册,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他实物100余件。成功筹办了全国性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三次;多次参加省外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辑出版了《罗贯中全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贯中新探》、《论罗贯中与山西》和《罗贯中传奇》等专著十册,完成了《三国戏曲集成·山西地方戏卷》的编辑工作,即将出版。
2012年,清徐县罗贯中研究会牵头,联合镇江、杭州、绵阳“三国演义研究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罗贯中学会”,从全国高等院校和社科院所特聘了60名研究员,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研究队伍。同年《罗学》创刊发行,罗贯中研究网开通。《罗学》编辑部设在清徐县罗贯中研究会。该刊物暂定为年刊,已出版四辑。2015年第二十三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上将《罗学》定为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学刊,公开发行。
罗学研究永无止境,贯中文化传承任重道远。清徐县罗贯中研究会将在磨砺中成长,在求索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