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白谦慎教授利用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细致描述傅山和清朝官员、艺术赞助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展现了傅山在清初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进而引出并探讨应酬作品与“心画”、修辞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研究文人艺术家如何建立、积累和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作者很早就从“应酬”角度讨论艺术的创作、周转、使用,通过研究傅山这一个案,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值得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家持续关注、深入思考。(1)面对应酬作品,我们还能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书法家的“心画”,理解他们的创作动机?
(2)当一件书法作品中都是言不由衷的“修辞”或陈陈相因的“套话”时,怎样才能理解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
(3)当书法创作和实用书写常常难以剖离时,名人字迹能否都算是“创作”?
书籍特色
白谦慎教授代表作,艺术社会史经典。作者简介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2015年6月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职。2015年7月后任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佛利尔美术馆,2003),《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广西师大出版社增订版,2015),《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荣宝斋出版社,200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精装本,2015),《白谦慎书法论文选》(荣宝斋出版社,2010),《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海豚出版社,2013)。和华人德合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获首届“兰亭奖”编辑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