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农村”,一篇“民族”。
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心路、学路、思路与书路,游刃有余,亲切可读,既发挥出书话体“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史现场之亲闻、亲历、亲见的独有魅力。
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其早年心志一以贯之,直达生命终点。那些在岁月中轻轻翻动的泛黄书稿,带我们回到行行重行行的田野调查现场,体味瑶山惨剧的恸殇时刻,师友的恩情与离散,耄耋老境中的真诚反思……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关怀是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和探寻,是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
这些珍贵手稿,亦在历史的浮沉中遭遇叵测的命运:有的湮没于战乱流离,不知所终;有的毁于浩劫岁月,毕生心血毁于一旦;有的竟在佚失多年后传奇般地重见天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书话,重现费孝通起伏动荡的生命记忆,亦勾勒出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书籍特色
★ 好社会就像好房子,听费孝通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重释何为“美好社会”——大时代里的一介书生,在外界巨变与历史动荡中力图持续内心的写作,其终极求索,是接通心底那个叫“中国文化出路”的大题目,探寻社会如何能更好。生命即学术,学术即为家国命运苦苦探寻出路,哪怕忽而被抛在时代后面,发出“空留缎带在人间”的慨叹,也矢志不渝。那种一往情深,何等可爱。书中首次发表《对“美好社会”的思考》一文手稿,为费孝通一生探寻心得的浓缩,也是中国学者首次就“重释美好社会”议题向世界发言,系统阐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思想。★ 纪念江村调查八十周年,探寻乡土社会变迁的“中国方案”——1936年的江村调查,是费孝通一生探寻“中国方案”的起点,他的《江村经济》一书向世界讲述了“中国乡村社区的全部生活”,深刻探究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成为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典范。江村之变,可作乡土中国八十年变迁的缩影。几千年农耕文明养成的乡土中国,欲从农耕、保守、封闭、礼治的传统形态转换到工商、进取、开放、法治的现代轨道,何其艰难?费孝通的一生著述,是一笔特殊遗产,如果确定一个总题目,“乡土中国的现代出路和现实途径”——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如何替易?面对乡土社会的损蚀,乡土还能重建吗?城市化怎样避免西方国家经历的社会震荡、农村凋敝、农民流离失所的代价?
★ 一段段尘封的书话,一份份弥足珍贵的常识清单,一代知识分子“为社会诊病治病”的精神史——以书话体重述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的一生求索与生命传奇,亦勾勒出百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费先生一辈子都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如今,讲故事的人也成为后人阅之不尽的故事,令人常常怀念,久久流泪。一个人的纪念,亦是当代学者向一代学人的致敬之书。
作者简介
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生于河南。知青五年,七七级四年。有社科研究、编辑、记者、公务员经历。曾长期就职于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为费孝通教授做助手。先后主持宣传部和参政议政部工作。发表文章于《中国社会科学》、《读书》、《东方》、《随笔》、《温故》等刊。出版著作《费孝通传》、《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晴耕雨读》、《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纸年轮》、《纸日月》等。特别感谢:本书摄影沈继光先生(即《物语三千》、《乡愁北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