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乡位于常湟公路线上。在我们镇北 400 米处。过去很不起眼的一个十字路口,如今成了一个地道的“蛇市”。
夏天,每当午后三四点钟,十字路口开始喧闹、活跃起来。人流,自行车流,穿梭着,簇拥着;多彩的色泽,嘈杂的声浪,流动着,跳荡着。
一天,我放学路过这里,只见路边收蛇的人,有的盘坐着,有的靠着树,
有的用刁钻的目光搜寻着他们的“主顾”。他们脚边绿色的网眼袋里一条条蛇无精打采地缠绕在一起,扭动着身躯。什么水蛇、臭链蛇、火赤链,应有尽有,好像全世界的蛇都到这里聚拢了。小的只有大拇指粗,大的却粗得赛过小孩的臂膀
“铃铃铃”,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从自行车上跳下一位脸儿粗黑的小伙子。他两眼炯炯,头戴草帽,中等身材,手拎一只大蛇袋,在蛇摊前踱来踱去,最后停在一个蛇摊前。
这个蛇摊三个人合作,一个是老年人,瘦长脸上布满灰黑的短髭,手里拿着一杆短秤。他右边是位中年人,浓浓的眉毛,手臂上缠着一条大蟒蛇。左面的中年人攥着一只小黄包。
那老人接过小伙子手里的蛇袋,伸手抓出一条大蛇,大蛇乱扭着身子拚命挣扎,吐着猩红的芯子。可不知怎么回事,一会儿它便乖乖地被驯服了。老头抚摸着蛇骨,看看椎骨是否有断处,看看身上的鳞片是否有伤疤,经过仔细观察,开始喊价钱了:“10 元吧!”“不卖,你看看这是什么货色!皮和骨都很好,新鲜货。11 元,少一分不卖。”“那就 10 元零 5!”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 10 元零 6 成交。
称了蛇袋,老人掏出了计算器算了一番,慢腾腾地说:“35 元。”那位卖蛇的小伙子疑心重,犹豫了一阵,嘴里嘀咕着算了一番。旁边的中年人见他迟疑,说:“咱们来算。”小伙子急忙把头伸了过去。那位中年人抽出一张纸,掏出了笔,便算起来。结果还是 35 元。
当小伙子拿着 35 元人民币,哼着小曲上路时,我想到了生态平衡的常识,想到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这么个“蛇市”,每天的蛇流动量都在 50 公斤以上。
太阳西斜,树上的鸣蝉刺耳地叫着,似乎在嘲讽着眼下发生的一切。【简评】这篇作文先注意面的勾勒,写“收蛇的人,有的盘坐着,有的
靠着树,有的用刁钻的目光搜寻着他们的‘主顾’。”“一条条蛇无精打采地缠绕在一起,”,“什么水蛇、臭链蛇、火赤链,应有尽有,好像全世界的蛇都到这里聚拢了。”接着进行了点的描绘,重点写了一个蛇摊,“这个蛇摊三个人合作”。小作者分别描绘了他们的神态,又细致地写了他们的一笔交易。“老头抚摸着蛇骨,看看椎骨是否有断处,看看身上鳞片是否有伤疤”,几笔就写活了老练的行家神态。付款时,老人慢吞吞地按计算器,卖主的迟疑,中年人掏笔复算,比较传神地刻画了他们各自的心态。最后,又从点到面,“就这么个‘蛇市’,每天的蛇流动量都在 50 公斤以上。”一句话,使画面一下开阔了许多。
点的描绘,给人以具体感受;面的扫描,让人了解全貌。这篇作文由面到点,又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佳作赏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